因为地心说比日心说完备太多太多。
地心说几乎回答了当时人们关于天文学的全部问题:
1、大地是如何形成的。
答:宇宙中重的物质会向宇宙的中心坠落,聚集成球,这就是地球。
2、它真的是个球吗?那另一面的人为什么不会掉下去。
答:毫无疑问,月食现象毫无疑问地证明了大地的形状。前面说了,“坠落”的方向指向宇宙的中心,也就是地球的中心。
3、那么,为什么行星的轨迹如此复杂(这是在中世纪晚期,天文观测精度不断提升的背景下被提出的)。
答:或许,宇宙并不如我们一厢情愿认为的喜欢简洁;又或许……考虑下卡佩拉模型 / 第谷模型呢?
在万有引力的规律被发现之前,日心说的自我解释程度比地心说要弱。
对于前两个问题,它选择了一种左右逢源的解释。日心说承认“引力中心在地球中心”的说法。并提出“太阳是宇宙的运动学中心”,认为运动学中心才是真正的“宇宙中心”。它并没有独立地去解释宇宙,只是地心说的另一种数学诠释。
万有引力定律发现以后,我们已经知道,他们都不对——宇宙并不存在某个特定的“中心”,地球是一个“引力中心”,也是地月系的“运动中心”;太阳是太阳系的“引力中心”,也是太阳系的“运动中心”。
日心说如今被高度推崇,原因主要有两个:
1、它更大程度地割裂了运动与力,这是一个错误的方向。但同时也让天体的运转可以在数学上得到解放,这客观上加速了开普勒定律的诞生,间接启发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出现。
它因为一个错误的理由,一不小心让历史抄了个近。
2、它被历史赋予了“反抗压迫”的标签。布鲁诺推崇日心说,并且被迫害。这让日心说成为一面鲜明的旗帜。
“你们对我宣读判词,比我听判词还要感到恐惧。”“火,不能征服我,未来的世界会了解我,会知道我的价值。”这些令人震撼的宣言激发了当时的欧洲人推翻宗教统治的意志,客观上加速了本就摇摇欲坠的教会统治的崩溃。
然而地心说不是教会的地心说,日心说也不是哥白尼的日心说。
日心说与地心说在同一个时期诞生,阿基米德在他的《The Sand Reckoner》里,记述了赫拉克里特和阿里斯塔克斯的日心说理论。阿里斯塔克斯甚至提出了“太阳比地球大六到七倍,较大的物体将具有最大的吸引力。”——这几乎与万有引力只有一步之遥。
遗憾的是,直到哥白尼、布鲁诺、甚至开普勒,都没迈出这一步。
这导致了日心说的内核仍然是地心说,它不是一个完整的学说,而是一个更加信奉“大自然喜欢简洁”的学派。
至于地心说,平心而论,它在科学史上的贡献甚至比日心说更加深远。
地心说的逻辑是观测、假设、计算、发现误差、寻找更好的解释——这是一个极了不起的进步,甚至沿用至今。在此之前,人对宇宙的朴素认知是先验的、直观与直觉的。并不会认为数学是一种足够坚实的逻辑证据,也不可能因为计算上的不协调,导致理论的崩塌。
它的这种逻辑,决定了人类的认知逻辑从一种“文化”蜕变成“科学”。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并非“神说”,并非“人类是上帝的宠儿”,并非“造物的眷顾”。而是给出了逻辑解释——重的物质向宇宙中心坠落形成地球。
在古代,这种逻辑本身就已经相当进步。它弱化了“创世神”的人格化行为,更多地以规律解释世界的形成。这种逻辑甚至一直影响到牛顿乃至更晚期的时代——相信上帝存在,同时也相信上帝通过自然规律而不是输入作弊码来创造和管理这个世界。
说“地心说”是一种科学,另一个原因是这种逻辑决定了它会以自身为基础,自己发现自己的 bug,不断修正,甚至颠覆。就像经典物理学不断深入,必然会诞生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一样。这是它最强有力的武器,无论是用来向世人证明自己的正确,还是错误。
甚至可以说,地心说是人类最早的、最完备的科学理论。
这也注定了无论选择相信地心说还是日心说,注定是殊途同归的。比如地心说中的第谷模型:
第谷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运动学上已经没有什么本质差异。日心说能解释的,地心说也能。包括日心说的重要支持者开普勒,他的椭圆轨道模型,与第谷模型也并没有原则上的冲突。
很多人认为地心说的生命力在于迷信权威。但恰恰相反,在古代的观测条件下,它非常尊重客观事实、尊重观测数据,这是它诞生的原因,也是最终被取代的原因。
教会强势维护地心说,我们可以谴责和嘲笑中世纪末期教会的困兽犹斗,但并不代表地心说就是反动的。
应该承认日心说的历史意义重大,但是地心说,也绝对不应该被视为愚昧守旧的代名词、不应该被作为一个“大反派”进行批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