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心理学上定义「依恋理论」,怎样用它解释儿童发展和依附关系?


回答内容由 简单心理认证心理咨询师 @ 杨瑞凤 提供。文章较长,句句经典,建议收藏阅读。

1. 人类婴儿天性中依恋的需求——依恋理论简介
2. 依恋类型及不同依恋类型的表现:安全型、回避型、矛盾型、混乱型;
3. 常见分离创伤的实例;
4.情感忽略和剥夺
5.关于如何应对依恋议题的一些建议
6.问答部分(节选)

大家好,我是简单心理认证咨询师杨瑞凤,很高兴今天有这个机会来和大家分享早年和重要照顾者的分离体验对人的影响这个话题。

之所以选择和大家分享这个话题,是因为我作为一个咨询师,在我的工作里面发现,过来寻求帮助的一些来访者,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在分离或者说依恋层面存在一些议题,这常常是他们求助的一个非常核心的一个原因。

1. 人类婴儿天性中依恋的需求——依恋理论简介

我们今天谈到的这个话题会涉及到依恋理论,我也会跟大家来谈一谈人类儿童的,包括成年人,他们的依恋的需求,也会跟大家来分享一下,关于依恋的类型,也会跟大家来通过一个书籍里边出版的一个个案来讨论一下,分离的体验带给人的影响。最后,也会跟大家来谈一些总体的建议,来面对生活中和依恋相关的一些议题。

在我们来看婴儿的依恋需要之前,我们来谈一谈动物的一个表现。有一个奥地利的生物学家劳伦兹,他发现,如果一个小鸭子,它在出生后不久就会遇到某种会动的东西,不管这个会动的东西,是一只母鸡还是一个人,或者甚至是一个电动玩具都会让这个小鸭子去追随这个会动的东西,劳伦兹它就会在小鸭子刚刚破壳出生之后不让这个小鸭子看到它的母亲母鸭,而是先让这个小鸭子看到自己,我们就会看到这些小鸭子就会跟着这个劳伦斯到处跑。

也就是说,我们最初的去依恋的这么一个对象,会在我们内心当中产生一种深深的印刻,对人类来说也是这样。我们都知道人类婴儿具有一些本能,新出生的婴儿会去寻觅母亲的乳房来进行吮吸来获得喂养,并且他们会在身体上去靠近他们的照顾者来感觉到安全,他们还本能的想要在情感上得到回应,和自己的照顾者保持身体和情感上的一种连接,我们都会在生活中看到一个现象,比如说一个两三岁的小孩,如果这个小孩平常都是由他的妈妈来照顾的,如果妈妈出门比较久的时间,这个孩子会开始出现一些不安的状况,甚至会严重地哭闹。这个时候别的人,无论说本来在这个妈妈离开的时候,他跟这个人玩的多么开心,但是到了这种依恋的反应被激活起来的时刻,别的任何人都没有办法安慰到这个孩子。

这里想跟大家沟通到的一点是,依恋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生物和进化学的基础,是作为人类生存和繁衍慢慢进化出来的一种行为模式。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依恋的需要,都会有自己的依恋行为的模式。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由于我们过去的养育慢慢发展出来的一些很个性的特点。

依恋理论的创始人是一位英国的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师,他的名字叫鲍尔比,鲍尔比对依恋行为做出了很多的研究,因为他有机会接触到许多早年和母亲中断关系的儿童,那个时候也是属于二战的期间,有很多因为战争的原因或者各方面的原因不得不和母亲中断关系的儿童,鲍尔比就发现这些儿童早期和重要养育者的分离对他们产生了非常强烈的影响,鲍尔比也总结了这样的一个分离带来的一个规律性的反应。

首先,儿童会对这个分离作出一个强烈的抗议,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去抗议这样的情形,但是当他无论如何抗议都无法带回照顾者,渐渐的儿童会陷入到一种绝望的状态,最后就会变得完全的抽离,这个时候儿童就显现出对周围世界的不关心,然后陷入在自己的内在幻想世界里面,而且我们会看到儿童会在脾气上,在他的这种表情上,方方面面都会出现一些异样的变化,这时候儿童也会产生一种对生活缺乏热情和活力,情绪也会变得比较的难以管理等状况。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恋理论的研究者叫恩斯沃斯,然后他注意到在 6 到 9 个月之间,小孩子就开始对母亲有着明显的偏好,和母亲发展出强有力的一个情感的纽带。这个时候的婴儿,他觉得困扰了或者受到惊吓了,他就会奔向自己的母亲,这个时候母亲就像是他们的一个安全基地,儿童会从这个基地出发去进行探索,不管这个儿童是觉得累了困了饿了又或者是害怕了,他都会去回到这个安全基地来获得安抚。又像是儿童,如果他需要的时候他可以回到母亲这边,就像是来充充电,有的时候他会告诉母亲他有一些什么样的发现。

很重要的一点是,婴儿的许多的能力都是在这个依恋关系当中来获得的。比方说,当一个小孩子感到非常的好害怕,然后他对妈妈进行表达,这种表达可能是言语的,又或者是非言语的,一个敏感性比较好的妈妈就会去回应他,然后表示说:“噢,妈妈知道你现在是害怕了,是吗?”当这样不断地被回应,孩子就会在这样的依恋关系里边学习到情绪调节的能力。孩子还学到“我的感受是重要的,我的感受是会被理解的,是会被接纳的”,他还会慢慢发展出一种信念,就是我感觉不开心的时候,我感觉非常难过,痛苦的时候,我是会被安抚的,他渐渐就会学会去安抚别人。

这些技能就像是你学骑自行车一样,是一种技能性的学习,这样的学习就有一个条件,就是他需要发生在一个强有力的情感关系当中。这样的一种技能,当我们错过了这个发展关键的阶段,就更加困难,要去在生活中去习得。所以有的时候我们会在生活中发现有一些人,虽然他们的年纪不小,但是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有时候就像一个小孩子,很有可能就是因为在他们早年的时候,没有一个非常好的依恋关系,以便让他们在这中间可以去习得一些情绪调节或者是其他方面的一些能力。

在这里我也来讨论一下就是心理咨询为什么可以带来一些比较深刻的帮助。

实际上心理咨询,这里谈到的是动力学取向的长程的心理咨询,比较规律的,会工作比较长的时间,一般会超过一年甚至是会延续更久的时间的这样的更有深度的这么一种咨询。它就是会创造一种条件,让这样的一种情感能力的学习可以发生,那么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来访者就会被允许表达任何他想要表达的感受。这个有时候会带来一个情况,就是这个来访者会有一定程度的退到孩童一样的感觉,我们称之为退行。而且来访者也会对咨询师产生一种依恋性质的这样一种情感,这部分依恋的发生,是为了服务于给来访者带来一定的帮助,我们最终是要对这样的一些依赖的感受进行工作,来让来访者能够感受到他可以独自的去面对他的生活。

咨询中一些设置上的安排,比方说为什么要规律性的见面,它就保证了一定的安全感,让来访者有一种感受,说我在某一个时间段我会稳定的,我可以预期,我就会去见到我的咨询师,包含费用的设置,来访者就会知道,在现实层面,咨询师和自己是一种工作关系。虽然在这个咨询过程中,来访者可以以任何方式去呈现自己,哪怕是去呈现一些孩童般模样的一部分。

这样的一些安排是为了让来访者在咨询中的退行在一定的可以控制的范围内保留在一定的框架当中,这样的话,咨询师他能够去承受这个来访者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一个退行的情况。来访者也知道我可以在咨询过程中表达任何想要表达的感受,但是我和咨询师是一种平等的工作关系,因为你会付出费用来得到这样的一种帮忙。

我们前面在谈到说我们要去学习一种情感的能力,在一个强有力的一个情感关系的纽带中,我们可以再举一些例子,比方说我们去和朋友见面,我们会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去参与到和朋友的这个沟通当中。

可能有的人走进这个地方,他会环顾一下全场,然后他立即想要去找别人进行互动。有的人走进来,他会静静的找一个地方坐下来,甚至就像是要很安静的呆着要躲起来的这种感觉,包括你会怎么样去和别人进行一些眼神上的接触。这些看起来非常微小的一些表情,微小的这样的一些行动,也都是和我们在童年时期如何和关系中的其他人相处是有紧密的一种关系的。我们曾经体验过的关系的那种特质和质量,以及我们怎样跟我们依恋的对象发生一些情感上的互动,表情上的互动,这会以一种很深刻的方式影响着我们,在以后的生活当中怎么样和别人建立关系。

2. 依恋类型及不同依恋类型的表现:安全型、回避型、矛盾型、混乱型;

接下来就是跟大家来谈一谈依恋的类型。

恩斯沃斯是通过一个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婴儿早期依恋行为的发展。这个实验的方法叫做陌生情境实验,这个实验会邀请妈妈和她的 12 个月大的一个小孩到一个有很多玩具能够让人愉快的场所里面。

这个实验中会安排一些环节。有些时候这个小孩子是独自呆在这个实验室,有些时候妈妈是加入他,有些时候这个孩子会和一个陌生情境实验的工作人员相处,到最后,就是会妈妈回来跟孩子重聚。

通过制造一种相对温和的这种分离的体验,每一个环节大概就持续三分钟左右,时间不会很长,时间一共会花 20 分钟左右。通过这样的一种比较温和的分离体验来观察孩子独处的时候,和陌生人在一起的时候,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候,以及妈妈离开之后又回来和妈妈重聚之后过程当中展现出来的一些依恋方面的行为,以及他探索这个环境的这样的一些行为,来对这个孩子的依恋进行研究。

通过这样的一些实验以及对他们实验录像的一个非常细致的分析,恩斯沃斯将儿童依恋归为四个类型,安全型、矛盾型、混乱型和回避型。这样的几个类型在人的一生当中是相对稳定的,我们来看一下每一个类型的特点。

安全型的依恋的婴儿和母亲的特点

首先是安全型依恋。安全型婴儿,当他感到安全的时候,就会随着自己的愿望去探索周围的环境。当他感到不安全的时候,当他的依恋的个体,他的母亲离开的时候,当母亲回来,他也能够从连接当中、重聚当中去寻求安慰。安全型的婴儿不管在分离的时候多么难过,有母亲的再次连接几乎就是瞬间就让他们得到安慰了,他很容易再继续去进行玩耍。

安全型依恋的母亲,她们常常也会有一些特点,这些母亲在婴儿哭泣的时候,能够很快地抱起他们,而且是一种有柔情和关怀的这么一种方式。似乎这些母亲她们能够很顺畅地将自己的这种节奏,和婴儿的节奏就配合到了一起,而不是好像总是要求这个婴儿来配合他自己的节奏,而且似乎他们能够在婴儿需要的时候来提供情绪上的安慰和回应。

回避型的依恋的婴儿和母亲的特点

回避型的婴儿被放在会让人有些担心害怕的环境中的时候,看上去漠不关心,好像母亲的离开或者是回来,他们都无一例外只是不停地去探索周围的环境的样子。他们看起来是平静的,但是其实当他们和母亲分离的时候,他们的心率和那些看上去很痛苦的安全型的同龄人一样都是加快的。而且他们的皮质醇水平(一种主要的压力荷尔蒙),在实验前后都明显高于安全型的婴儿,实际上这些回避型婴儿好像认定了自己想要得到安慰和照顾的这样的一些表达都是没有用的。某种程度上他们已经放弃了他们的需要,而回避型婴儿的母亲似乎会主动拒绝婴儿想要连接的这个请求,然后孩子悲伤的时候,母亲会出现一些退缩的行为,母亲也会表达出一些对身体接触的厌恶,然后他们似乎对情绪表达也比较的抑制。

矛盾型的依恋的婴儿和母亲的特点

我们再来看一下矛盾型依恋。研究会发现有两种矛盾型依恋的婴儿,一种他们的表现是特别生气,另外一种则是比较被动,不过这两种矛盾型依恋的婴儿对母亲都是非常的迷恋,以至于他们就无法自由地去探索。

我们前面提到回避型,他们就是不停的探索,而矛盾性,对母亲非常迷恋以至于无法自由探索。他们对母亲离开的反应都是表现出一种非常强烈的,一种淹没性的悲伤。有时候是如此强烈,常会使这个实验中常规的分离情境设置的一个三分钟的时间就不得不中断。

当他们和母亲重聚以后,生气型的婴儿会很纠结的,会在主动要跟母亲连接还是拒绝母亲这两者之间来回摇摆,当母亲回来和他重聚之后。比方说他会想要挣脱母亲的怀抱,或者说大发脾气。

而被动型的矛盾型依恋婴儿,他们就很胆怯,也很含蓄的要向母亲来寻求一些安慰,就好像他们已经被这种无助痛苦的状态压倒了,没有办法直接去接近母亲了。而且和母亲的重聚好像也并不能够去缓解矛盾性婴儿的这个悲痛,好像他们时刻仍然担忧着妈妈,就好像哪怕这个妈妈在场,这个婴儿也一直在寻找一个缺失的母亲一样。

而矛盾型婴儿的母亲似乎对婴儿发出来的信号不太敏感,而且似乎以一种微妙的方式,会阻碍婴儿的这种独立自主的一个行为。那么接下来的一些部分。

需要简单提一下的就是人类的依恋在一生当中都是非常稳定的,但是他也不是说就一定不会变化。

其实也有一些研究发现一个好的婚姻关系是会让人的不安全依恋变成安全的依恋类型的,作为一个咨询师,从我的实际经验当中也会体会到,来访者的不安全的依恋常常也是会通过咨询的关系,越来越多一些安全感,他的依恋中的不安全感受也是在慢慢发生着变化。

3. 常见分离创伤的实例

接下来就是跟大家分享一个,我在已经出版的书籍上看到的一个个案,我觉得适合来跟大家来有一些的分享。这个个案他就是有很多的分离的体验,个案名字叫德罗瑞斯。这个德罗瑞斯,他是出生之后就立即就被领养了,然后他和他的第一个养母一起生活了两年,两年之后,他自己的生母又把他从养母身边带走,从此之后他就没有再见到他的第一个养母。到了他四岁的时候,因为他的生母对他有一些虐待性的行为,身体上的虐待,甚至还有其他方面的虐待,导致他在四岁的时候就开始变得沉默不语,不讲话了。然后他就接受了一年的住院治疗,之后他被另外一个家庭收养。也就是说他在两岁的时候从第一个养母里又被生母带走了,然后又过了三年,然后他被第二个养领养家庭收养。第二个养母也是一个挺有爱心的、挺懂得关怀的这么一个女性,所以我们可以说这个来访者遭遇了很多非常生硬的,甚至可以说是断裂性的这样一个依恋关系的变化,所以我想跟大家来一起看一下,这样的一种早年的这种分离对人产生的一种很深刻的影响。

我来读一下这个来访者,第一次和他的治疗师之间的对话。这个来访者在治疗里面,对他只要是说,他说我记得有一次我和第二个养母玩,我看着她的脸,但是我想起的是另外一张脸,然后我对她的记忆是如此生动,以至于我觉得实际上我就是看到了张脸。当我看到这张脸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活着,而且我觉得自己感觉很好,我觉得我是好的。那张脸,它告诉我,我是怎样的,从那张脸里面我知道我可能是什么,我知道我什么时候是好的,我知道我什么时候是不好的。从那张脸里我知道所有的一切,它告诉我接下来会是什么,然后我知道他什么时候喜欢我,什么时候不喜欢我。

这样的一个表达就让我们看到就是因为这个来访者去在进行这一段治疗的时候已经 40 多岁了,但是他仍然在怀念着在他最初的两年的生命当中,带给他回忆的这张脸庞,就是他第一个养母的脸。

从这里我们就看到一个人和他最早期的养育者之间的这种互动,其实很多时候是通过这种脸部的表情的互动来建立一种联接感。就是这个孩子通过在妈妈的眼睛中,在妈妈的表情当中关注到一种变化,而这种变化又是和这个孩子有关的。这就是一个非常有名的一个精神分析师,他名字叫温尼科特所说的,就是透过妈妈的眼睛,一个孩子会看到他自己。

这个来访者,他接下来还有一些别的表达,这些表达就类似于说一定是因为我不好,所以那张好的脸,他才会对我生气,然后他才会离开我。所以从这里我们就看到一个人,当他和他的一个养育者分离的时候,特别是还比较小的小孩,因为他们常常不太能够去区分现实和自己的一个想象。很小的小孩去对一些事情进行归因的时候,常常归到自己的身上。他常常会觉得为什么别人会离开我,一定是因为我不好。

这个情况这样的一种感受是在些比方说父母因为离婚,或者说因为孩子是计划生育超生的,要被送到别的家庭去抚养,这样的一些分离体验发生的时候,这些人都会有一种普遍性的一个体验,就是一定是因为我不好,所以他们离我而去,或者说他们就把我送走了。这样的一个感觉对于曾经经受早年分离体验的人来说是非常普遍的。

4.情感忽略和剥夺

这样的一种对自己感觉糟糕的部分又会带来一种很深刻的羞耻感。羞耻感,甚至会让人想要在很大层面上把自己隐藏起来,会让他们相信,我要把我的某些部分藏起来,这样别人不会看到,别人就不会知道我有多么糟糕。这样的情况,就阻碍了他们能够以一种坦率的、敞开的方式去和身边的尤其是对他来说重要有意义的人进行一个相处。有的时候还会带来一种就是非常脆弱的感觉,因为当他们在早年去经受这个分离的时候,是非常困难去承受样的一种很强烈的痛苦。就像这个来访者 D,他曾经说 我寻找我的养母(这个地方指的是第二个养母)的脸,但是当我寻找到我第二个养母的脸,当我们这个脸相遇的时候,我感受不到任何宁静,这就是我失去的东西,虽然我知道我曾经拥有他。然后他对他的治疗师说,帮我醒过来吧,我不想走向死亡。我知道对我养母来说,我看起来不对劲,我不知道为什么,我知道我哪里不对劲,因为我不能够看着我的第二个养母,在那里去找到我自己。他说我曾经拥有过她,虽然时间并不长,我知道我拥有过,这是我和你一起工作的目的。也就是他对这个治疗师说,当我失去了我的第一个养母,然后在第二个养母里,我没有办法通过和他的互动感受到我,我没有办法通过和第二个养母的这种互动,因为在这里发生了一个依恋的一个断裂,并不是说我到了另外一个人那里,我就能够找回曾经一个对我来说很重要的人,他带给我活力是另一种感受,我找不到了。我希望治疗师能够帮我去找到他。因为这样的一种活力,对于一个早年的婴儿来说,这几乎就是他生命的全部,这几乎就是他能够感受到自己,感受到他和别人产生关系,感受到生命活力的不能说是唯一的渠道,但是也是特别重要的一个渠道。

我们谈到脆弱的部分,就是当一个人经历这样的一种痛苦,这个痛苦几乎是一个就像你要去哀悼你的一种丧失,就像是你要在你的生命当中去切断一些东西,这种痛苦非常人难以忍受。很自然的,我们就不会想说要再次去承受这样的一种痛苦,那么就会给一个人去建立亲密关系,带来一个很大的困难和阻碍,当我不能够信任他会留在我的生命里面,我该怎么去允许自己去依赖一个人。

所以经历过早年的分离创伤的时候,当他们要再去开始一段亲密关系,这里会带来一些非常大的困难。他们常常既有很强烈的一种渴望要去依赖一个人,因为他们早年的那些想要去得到依赖的部分,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但同时他们又对自己会对别人产生依赖这件事情有非常强的一种警惕,甚至是很有危险的一种感觉,他们又会做出一些反依赖的行为举动。于是在亲密关系当中,他们就会表现的比较反常或者说矛盾。

5.关于如何应对依恋议题的一些建议

分享了这些早年经历对人类影响之后,我想从依恋的这个角度来分享一下当我们经历过一些依恋方面的一些议题时,我们怎么样去应对?

首先,我们要知道依恋早年的分离,它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深刻和长远的影响,我们就会想要去增加对自己的了解。这是心理咨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观,认为如果我们能够非常深入的去理解我们自己的内心,理解我们内心深处一些脆弱的地方,我们就能够更好的来调节我们自己。

心理咨询是一个了解自己的一个方式,是通过和一个人建立一种深入的很自由的关系,在这个关系中,它有一个目的就是增加对来访者的了解,这是一种了解自己的方式。

但除此之外也会有一些别的方式来了解自己:比方说通过写作,通过一些艺术的创作,我们可以去感受到自己这样的部分,这个也常常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我们也可以问自己一些问题,比方说我曾经经历过一些什么样的依恋层面的一些艰难,我是怎么样去应对的?我会害怕别人怎样来对待我,当别人怎么样对我的时候,就会让我产生一些很激烈的反应,或者我就会呈现出某种样子或者说某种行为模式,这个是我想提到的第一个方面的建议,就是通过了解我们自己。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我们在亲密关系当中,我们依恋的需求常常会被重新激活。某种意义上我们就变得更像一个小孩子,然后我们会需要我们的伴侣来回应我们的焦虑的感受,我们会需要伴侣能够安抚到自己,从依恋理论的角度来看,我们也可以去了解,对方依恋类型特点。然后我们也试着去回应到对方的依恋的需要,我们也可以教对方来更好的回应自己的需要。

这些对于每个人来说其实都是挺大的挑战,因为我们常常更容易采取一些防御性的做法来保护自己的脆弱。比方说我们会变的指责愤怒或者疏离对方,这样的一些行为往往又会导致对方的一种依恋的不安全感被激发,从而带来一些恶性的循环,所以这个是在亲密关系中提供的一些建议。

最后再说一点,如果在亲子养育的部分有一些困难,我想非常重要的是,如果孩子已经有一些分离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发展出一些在依恋层面不太安全的特点,这个就更加需要照顾者努力的去对孩子的不安全感进行回应,去帮助孩子重新建立起安全感。试着去理解孩子的许多愤怒不合作的行为,都是来自于一些没有被处理好的、他们难以应对的感受。

有些时候对父母来说比较挑战的就是孩子拒绝自己的时候。在这些时候怎么样仍然能够回应到孩子的需要,然后仍然能够给到他们陪伴是需要我们去学习的。如果我们能够回应到孩子的感受,孩子也会更加愿意和父母接近,也去回应父母,这样就会让孩子能够和父母的关系走向更安全更敞开的感觉。

现在就是我的分享的部分就暂时到这里,大家可以去问一些问题,然后我会再给大家一些回应。

6.问答部分(节选)

问:隔代抚养,对孩子的依恋关系影响是不是会很大?

答:因为隔代抚养的情况也非常的不同,比方说在隔代抚养的情况下,父母对抚养的参与程度是怎样的,假如父母参与的很少,这通常意味着说孩子的依恋关系主要就会和他的上一代建立起来,这就会影响到孩子和父母的依恋关系。当到了一定的阶段,父母会期待这个孩子和自己比较亲近的时候,这个时候常常就会带来很多的冲突和不匹配的这种感受。

另外一个层面就是隔代抚养来做心理咨询的情况还蛮常见的,我们常常会遇到隔代抚养其实在很多层面上并没有非常照顾到这个孩子的需求。隔代抚养的养育者有没有跟孩子建立起很好的依恋关系,这个也是一个非常核心的一个因素。因为如果有很好的一个依恋关系建立起来,这仍然会成为这个孩子内心当中一个爱的能力的,包括去和他建立关系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

如果在这个方面就是如果说从自己的父母里没有得到,从隔代的养育者里也没有得到,通常就会对这个孩子的成长带来相当多不利的影响,我们是可以从临床当中清晰看到这样的一些不利影响的。

问:有人说这个婴儿哭了,不要立即抱,有人说应该立即抱,究竟该怎么做?

:这样的一个情况,包括我刚刚说到的是应该要立即抱,这实际上是意味着说,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孩子哭了不要抱,这可能就是来自于一种我们内心当中拒绝和孩子亲密,有可能,这个观点来源于曾经在父母早年的时候会被怎样对待。

当我们自己是一个安全感依恋的人,或者说在许多方面是能够自然而然地去和孩子建立起感受的链接,这种情况我们就会自然的根据孩子的需求以及当下的状况去决定怎样做,对于头一两年的早期养育,从依恋理论的角度来看,我们就是要尽可能快地去回应到孩子的需求,不要让他在挫折的感受当中、负面的感受当中停留太久的时间。

但是父母也不是完美的,也没有人可以做到让孩子不去体验到这些负面感受,这也是不必要的。重要的是我们会去回应孩子的情感需要,在最早期的生命阶段里面,慢慢的父母就可以稍微的收着一点,因为孩子已经越来越有自己的能力去照顾自己的需求了,我们也不想把孩子永远当做一个宝宝这样来对待。

问:没有建立过这个亲密关系的一个经历,然后认为自己是有一些逃避的特点,怎么办?

答:这样的情况作为一个咨询师,我会比较建议说去寻求一个长程的心理咨询的帮助,因为似乎在自己的生活里边暂时还没有找到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来让自己去处理这样的一个情况。

问:自己是一个不安全的依恋类型,是否可以通过咨询重新建立安全感?

答:比方说一段良好的婚姻,一个不安全的依恋者和一个安全型依恋的人结为夫妻,可能会改变自己的依恋类型,就是你不断的从自己的伴侣里吸收了一些安全的回应,你渐渐就处理了你的一个不安全的感受。

但是反过来的例子也存在,如果你是一个安全型的人,你和一个不安全型的人结合的关系,有可能会给你的这个安全性上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为你没有从这个不安全型的伴侣那里获得一些安全感。

这就说明了人的依恋类型是会改变的,而心理咨询当中因为你也会跟咨询师,如果是一个长程的、持续的一个工作很深入的咨询关系,而且是有效工作的咨询关系,是非常有机会去,减弱自己在依恋层面的不安全感,然后去重新找到一些不一样的和过去带给你不安全体验的那些不一样的新鲜的部分,来带给自己一些安全感。

作者介绍:

杨瑞凤,简单心理认证心理咨询师,聚焦取向心理咨询师(FOT),长期接受精神分析取向心理咨询、人本主义取向心理咨询的系统训练,长期、持续进行个人治疗和督导(治疗、督导老师为 CAPA 精神分析师)。了解作者更多信息,详戳↓↓

咨询师 - 简单心理


我们是简单心理咨询预约平台,拥有 700+ 位海内外心理咨询师,只有约 10%的申请咨询师能够通过面试考核;目前为止简单心理已为 30 万 + 人次提供了高质量心理咨询服务。

有哪些逆天的微生物?(你所知道的微生物有哪些?)
上一篇
最后的商朝人去哪里了,印第安人是商朝人的后裔吗?
下一篇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 苹果手机各个功能介绍,iphone必须关闭的十个功能

    1、关闭蓝牙。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用蓝牙传输文件了,而且iPhone与安卓的蓝牙并不兼容,所以,可以在设置中,关闭蓝牙功能。2、关闭通知功能。关于APP推送,无非也就是一些更新提醒,关了也不会有什么影响,还能多省点电。3、关闭自动调节亮度功能。一般来说,可以将屏幕亮度在15%-30%之间,在强光环境中,在进行手动调整就可以了。4、禁止后台刷新。在设置—通用中,关闭后台自动刷新功能,也可以对省电起到一点...

  • 高德打车怎么设置途经地,高德如何添加途经路线

    1、点击高德地图APP界面底部的“导航”按钮,进入导航模式。2、点击右下角的“路线”,进入路线设定页面,根据要求输入起点、终点进行路线规划。3、点击“添加途经点”,弹出添加途经点页面,点击右上角,可以添加或者删除途经点,乘客可以手动输入要添加的途经点。4、当添加完途经点时,点击“确定”按钮,即可添加途经路线。此时地图会显示出这条路线上所有的途经点,以及当前途经点的地点信息。怎么设计高德地图设置要经...

  • 高中必修二物理知识点总结,高一物理必修2重点知识点归纳

    您好,1.运动学-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相关运动的分析方法,如相对运动和抛体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2.力学-力的概念及种类,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牛顿第一、二、三定律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能量、功、动能定理、功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动量、冲量定理及其应用3.热学-温度、热量、热能的概念及计量单位-热传递的方式及其特点,如传导、对流、辐射-热力学第一、二定律及其应用,如热机效率...

  • 黑洞周围的「事件视界」是什么?(黑洞边缘叫什么名字)

    谢邀。以下答案仅限不带电荷不带角动量最简单的史瓦西黑洞,我简单从纯理论的角度来回答一下黑洞周围的事件视界是什么吧。总结来说:事件视界面为无限红移面、光线无法逃逸的区域、黑洞的边界。我们知道爱因斯坦非常...

  • 最后的商朝人去哪里了,印第安人是商朝人的后裔吗?

    本文首发于《国家人文历史》2018 年 12 月(下),原题《落败的殷商人:武王伐纣之后,他们都去哪儿了?》1976 年,在陕西临潼南罗村出土了一件青铜器“利簋”,里面提到“珷征商,隹甲子朝,岁鼎克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