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那个 48 小时班,我误诊了一个 10 岁小孩。
事情是这样的,在我值班第一天的中午,儿科的大夫把一个患儿推到了我们病区,说是不排除阑尾炎,要外科看看。
患儿就是腹痛了 4 天,2 天都没咋吃东西,精神状态十分萎靡。查体是不发热,但是右下腹这个地方,这一大块有压痛。辅助捡查都是外院的,血常规白细胞非常高,2w。提示右下腹炎性渗出,阑尾炎问号,盲肠问号。
我当时看就发现小孩脱水非常厉害,就说先不查了,直接让住院打针,住进来慢慢查。
我们医院的 CT 报的是阑尾区脂肪间隙模糊,没了。超声报了一个肠系膜淋巴结大,下腹部肠管肠系膜回声稍增强,肠间隙积液。肝肾功都是正常的,血常规也就是单单白细胞和中性高,也是 2w 左右,


然后第一个反转就来了。
小孩挂了 800ml 糖水,直接好了。
过年床都是空的,他就三个床来回在那跳。我再去查体的时候,一开始说疼的部位也不清晰了。
一般小孩是不装病的,反差这么大估计一开始的精神萎靡的缺水导致的,感染应该并不严重。
所以当时我就考虑可能要不然是吃太多那种纤维的东西有便秘,要不然就是右下腹的肠系膜淋巴结炎。
不管是那种就摆明了小孩没有外科情况,我准备把小孩转回儿科去,

但儿科的大夫却不肯了,他们过年时候确实也比较忙。说小孩虽然不用做手术,但也要打针,就在我们科打吧。
那也没办法,你接手了再想送出去就有点难,就说那你忙完下来再写个会诊吧,万一再有个小孩的罕见病啥的麻烦。
注意,大家遇到这种病人,这种情况,也需要专科的大夫来写个会诊,不然后面出事了,就不好分清楚责任。
接着,第二个反转来了。
我和家属沟通病情嘛,就说多考虑肠系膜淋巴结炎,不需要手术。
孩子的父亲听说不需要做手术,就要求出院。理由确实也很充分:
第一是大过年的,没啥的话在家方便些,
第二是你们医院这什么鸟不拉屎的地方,医院里面食堂过年关门,外面连个小卖部都没有。住这里总不能天天吃泡面吧?
我想的也是,孩子这个病情看着起码不需要手术,打针哪都能打,他们回县城也方便些。于是签了自动出院的同意书就让他们回去了。
故事就发展到这里,想问一下大家,这个小孩是什么病?
所有的检查我都说了,看看大家能不能判断出来。
再一个,我的工作哪里有疏漏?

这里留着做思考,我继续讲后面的故事:
本来和家属约定好,收假当天来办出院,收假那天我值班嘛,等了一天他却没有来,我心里就隐约有些担心。
一直到昨天他才过来,我就问孩子怎么样,他回去继续打针,一开始有好转,后面还是间断疼,就转省城了,那边说是腹型紫癜。
我听这个词心就凉了,没考虑到这层。
我就没说话,偷偷观察家属态度。不过他也没有那种激动情绪,反而好像带着一点安慰我的态度说:
那边医生说娃这个症状的确是不曲型,发展到这个阶段才能发现。像这种以前还有被误诊开刀了的。
故事结束
我这两天就一直在恶补这方面的知识。
从头来看,当时现有检查来看的确是不能确诊为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这个病就是一种无菌性血管炎,一般像小孩得这病都是皮肤多见,胃肠道的比较少,不仅少,早期确诊比较复杂。
你比如说像皮肤的紫癜,需要排除了其他诊断才能做临床诊断,而胃肠道的则需要各种检测甚至是肠镜,还有像辅助检查里肾功异常,血尿蛋白尿等。

所以在肾功正常的前提下,应该查尿常规。但问题是这孩子脱水都成那了,没有尿啊!
所以,我的第一个失误是:
不该放孩子走。除了诊断没搞清以外,还有一个大风险。
我们知道紫癜,所有类型的,大部分都是自愈,但少部分会出现肠套蠡、肠穿孔,一旦后面出现了那样的情况,心理上也过意不去。
孩子是你经手的,你本来可以让他安全的,最后出了问题,你一样过不了心理那关。所以当时如果能想到紫癜这一层,就不会让他们出院,拖几天尿常规出来了,肾功也异常了多少也就想到了,就可以请全院会诊了,确诊以后他们想转儿科转院都行。
第二个失误就是儿科没有会诊:
我当时也喊了儿科大夫,但他们出院太快了,儿科大夫来的时候他们都已经走了。让我失去了让他背锅的机会。
我最后也把这个情况汇报给了主任,主任说了以前一个例子,某院外科收了一个腹型紫癜直接给整开腹了,除了水肿没看到明显的脏器问题。后来全院会诊后才发现紫,科室最后还赔钱了。
所以今天把这个例子分享给大家,我做了 9 年外科,知识面已经越来越窄了了,普外范畴以外感觉都是盲区。但我们干临床,总会遇到各种疾病交叉,我把这样一个误诊的例子讲出来,也是希望大家以后遇到腹痛病人的时候,也要多考虑到腹型紫癜。避免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导致误诊。
也希望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一下自己遇到的疑难病例,咋们互通有无,保证以后医疗工作的实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