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的谥法是一笔糊涂账。
举个例子,现存唯一的实锤是赵云谥顺平侯:
大将军姜维等议,以为云昔从先帝,劳绩既著,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当阳之役,义贯金石,忠以卫上,君念其赏,礼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殒身。谨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顺平侯。
然而,依《逸周书》:
慈和便服曰顺
治而无眚曰平,执事有制曰平,布纲治纪曰平。
大多没在谱上。因此,拿《逸周书》去套蜀汉,虽然不是牛头马嘴,也有马头骡嘴的嫌疑,很可能我大汉自有国情在此。
因此,那个划拉来划拉去都找不到出处的壮缪之壮,未见得是通庄,很可能属于行于汉末抑或蜀汉的另一套谥法。在史料匮乏的情况下,做结论必须谨慎。
壮者,大也。左右不脱强挚壮猛之意,应当倾向于美谥。即便壮通庄,兵甲亟作曰庄,澼圉克服曰庄,胜敌志强曰庄,死于原野曰庄,屡征杀伐曰庄,武而不遂曰庄,如此之多的解释,究竟蜀汉取的是哪几条,且庄在蜀汉的谥法体系下何解,都是问号,毕竟赵云的谥号没按《逸周书》出牌。
捎带,认为壮通庄,又惹出了新的套娃问题:壮可以通庄,为什么缪不可以通穆?谥号缪穆相通好歹还有古例,壮庄相通可是蝎子粑粑独一份。蜀汉搁着明明白白的庄不用,用壮何意?(有朋友提醒,避汉明帝刘庄讳,以严为庄。是。严缪侯警告,一笑。)
因此,认了壮庄相通的账,就不能否认缪穆相通的可能,否则就是不讲逻辑,不讲道理。
谨慎而言,在缺乏史料的情况下,关羽的谥号就是一笔糊涂账,只能试图找找大方向,理不清总比瞎算好。
再进而言之,即便缪取恶谥也没啥大惊小怪。无论关羽威震华夏何等辉煌,对于蜀汉建立有多少汗马功劳,荆州毁败毕竟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严重损失。余波所及,夷陵之战几乎使社稷倾覆,甚至严格来说,刘备之死都脱不了干系。
瞅瞅廖立的言论,蜀汉内部对于关羽的批评应当不少。刘备一直憋着没给谥号,或许也是有鉴于此。个人揣测,以关羽的地位及君臣一体的关系,给个恶谥与“始终之份”不当,给美谥又难以服众,夷陵之战胜了还好说,末了搞成这样,更是没法填窟窿,故而干脆搁置。关羽搁置,张飞身份亚于关羽,也只能搁置,以此类推,最终造成蜀汉将领的谥号一片空白。
到了姜维时期,时过境迁,政治压力已然较小,解决关羽谥号问题便可以提上日程。关羽一解决,张、马、黄、赵皆迎刃而解。
鉴于景耀三年追谥的用意当在于团结功臣家族,顺带为北伐制造舆论,姜维等显然不会吃饱了撑的点个炮,个人倾向于作为追谥大臣之首,关羽的谥号是美谥抑或一褒一贬功过皆论,这样也与时论以为荣的舆论反应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