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德胜门,北京现存两座箭楼之一,画面展示的是北侧,也就是对外的一侧,请问城门在哪?
德胜门北京城墙博物馆拍的模型照片,某种程度上比实物更直观。
这就是上图的角度
从城门楼方向看,右侧的门洞是瓮城的门洞,上方的建筑群是城隍庙。
这是一张老照片上色,左侧是箭楼,右侧是城楼,中间城墙包围起来的就是瓮城,取瓮中捉鳖之意,当然,对于火炮来说无所谓。
但是你打算怎么炮击城门?
有人说因为是都城的原因所以有瓮城,实际上瓮城有很多种,有大有小,但是正常中国的古城墙,多数是有瓮城的。
这是嘉峪关的城门,嘉峪关是双层城墙,3 是瓮城,4 是瓮城的城门,这个位置也是瓮城城门的常见位置。
苏州城盘门,少见的水陆二合一的城门,可见陆门瓮城城门和门楼门不在一条线上,火炮几乎不可能连续打穿两个门。
顺便说一句,宋代似乎偏爱这种不在一条直线但也没有夹角的翁城城门设计,另外宋代火器不发达,所以相对于完善的瓮城,宋代更喜欢护墙板。
宋代开封城门模型。
再强调一下,不要说大城小镇,只要有可能,都会有瓮城。
这是南方民居的一种,可见也有类似瓮城的设计。
有人提到了西方的棱堡和中式的城墙的关系,区别就在于棱堡是冷兵器基本被淘汰后才完善起来的,而中国目前现存的城墙,基本建于清初之前,对火炮的防御只是一部分要求。
另外棱堡本质上就是要塞,尺度很小,如果中国的城市修建成棱堡同时保持棱堡互相支援的设计,其设计将无比复杂。
亚洲比较有名的棱堡,函馆五棱郭,也就是一个大宅院的面积,这样两个角的距离近,才能互相掩护。离镜头最近的叫三角堡,本质上和瓮城作用很接近,都是保护城门的。
典型的中型棱堡圣彼得堡要塞,说老实话,面积还是不大。
结构非常完美的大型棱堡,老实说,还没故宫大,更别提北京城了,但结构已经非常复杂了。
当然不要小看砖石结构的要塞,别说对前膛了了,对于近代大口径重炮依然有一定价值。
砖石要塞最后的辉煌,布列斯特。
顺便说一句,中国古代守城的指导思想之一就是一定要有足够反击的机动部队,有这样一支部队在城墙的掩护(隐藏动向)和支援(火力支援)下,无论有没有瓮城,火炮都不可能近距离轰击城墙。相反,如果已经没有反击部队了,那么死守往往会变成守死,这种情况下瓮城或者其它完备的工事只能延缓但不能阻止城池的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