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题主想问的是陆生动物;二,所谓的巨大恐龙其实是指蜥脚类恐龙;那么问题相当于转化成
——为何蜥脚类恐龙的体型远大于后来的陆生动物?
如今地球上最大陆地动物就是非洲象,但体重一般不超过10 吨。同时,有很多人提到巨犀(一种已经灭绝的犀牛,生活在渐新世)。其实无论是巨犀还是非洲象,在蜥脚类恐龙面前都是弟弟。
上图中的巴塔哥泰坦巨龙是目前已知最大的恐龙(30%的化石完整度),37 米长,73 吨。
咱们再来看看其它的巨型蜥脚类恐龙
蜥脚类恐龙作为地球历史上最大的陆生动物,虽然目前的研究还不能确定到底是什么因素使得蜥脚类恐龙长得如此巨大,远远超过后来的陆生动物,但根据相关研究,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推测。
1.柯普法则:顺应演化规律,大才有生存优势
美国古生物学家爱德华·德林克·柯普通过观察化石记录的信息发现,动物的躯体总是朝着巨大化的方向进行演化,比如刚开始时个体一般较小,随着时间推移,后代会变得越来越大。生物学家把生物的这种体型趋于增大的进化趋势称为“柯普法则”。
包括上文提到非洲象,它的祖先始祖象体型比现代象小很多,肩高只有约 70 厘米,身长不超 3 米。
很多动物的体型都有变大的趋势,这是生存的需要,体型越大,自卫能力越强,越不容易成为被捕食的对象。也就是说,可能是生存竞争使得蜥脚类恐龙长成了“巨无霸”,这样它在攻击、逃避、觅食、确立势力范围、争夺雌性等时,都处于有利地位,也不用担心自己受到食肉动物的攻击。
到这里,肯定有人问,从白垩纪大灭绝开始的6500 万年来,为什么没有动物长到像蜥脚类恐龙那么大呢?所以,这就要引出第 2 点了。
2.进食量大,高消化率
后来的陆生动物之所以没有长到跟蜥脚类恐龙一样的大,可能与进食量以及消化率有关。
·进食量:跟蜥脚类恐龙一样,如今陆地最大的动物非洲象每天都忙于吃吃吃,用于进食的时间多达18 个小时,但是它在进食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咀嚼,这就决定了它每天的进食量是有限的,每天吃掉的食物约为200 千克。
而蜥脚类恐龙每天大约能吃1 吨食物,为了更高效率地获取食物,部分蜥脚类恐龙甚至放弃了咀嚼,演化出长度惊人的颈部,以极低的能耗进食,因而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吞下更多的食物同时。
·消化率:蜥脚类恐龙的肠道容积也很大,并且依靠一个庞大的菌群消化,整个肠道就像发酵池,这样的特点使得它每天的进食量远远超过现在的哺乳动物。
此外,中生代时期的地球植物茂盛,树木高大,为了吃到枝叶,也会逐渐进化出巨大体型。
3.储存热量
上面说到它们进食量大,那么为什么进食量大呢?
首先要明白一点,动物需要通过进食,给自己制造新鲜蛋白质和DNA,而蛋白质和 DNA 都富含氮,因此需要从食物中吸收足够的氮。
如果是肉食者,那根本不用担心,而这些巨龙作为素食者,就要吃大量的植物才能得到足够的氮。但这样做,你的卡路里就有了盈余,要么就变得活跃,通过运动消耗掉;要么就是长成巨人,获得更多的储存空间,代谢率也有所下降,蛋白质和 DNA 的更替率也有所下降,从而降低了饮食中对氮的需求。
所以,吃素的恐龙有两种演化方案:要么长大;要么变小,更活跃。而这种演化策略在现今的吃素蜥蜴中也有体现,比如地道的素食主义者鬣蜥,体长达 1.6 米,最长可逾 2 米。
4.三碳植物和四碳植物
中生代大部分时期,地表的优势植物都是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它们都属于三碳植物,三碳植物的木质化程度低,容易消化和吸收,所以蜥脚类恐龙在大量进食的情况下,又能充分吸收营养物质,自然能长高长大。
到了白垩纪晚期,被子植物已经是优势植物,属于四碳植物,难以消化。因此白垩纪中晚期的巨型蜥脚类恐龙大幅度减少,不再是优势植食性恐龙,取代它们的是鸭嘴类、角龙类恐龙,因为鸭嘴类和角龙类恐龙具有更先进的咀嚼的能力和消化能力。
5.如鸟类般的呼吸系统
动物的生存、生长不仅需要食物,也需要氧气。体型越大,其需氧量也就越多。因此,蜥脚类恐龙如此庞大的身躯没有一个好的呼吸供氧系统是肯定不行的。
·气囊:蜥脚类恐龙拥有与鸟类一样的肺部结构,含有气囊,呼吸效率远是哺乳动物2.5 倍。
当它们吸气时,肺部和气囊中充满空气;当它们呼气时,气囊里的新鲜空气涌出取代肺部的空气,“双重呼吸”结构,这意味着肺部始终拥有新鲜空气。
与此同时,与鸟类十分相似的呼吸系统,对支撑蜥脚类恐龙庞大的身躯多有助益。气囊位于脊椎附近,有利于减轻恐龙四肢所承担的重量。
(如上图的尼日尔龙和萨尔塔龙,它们都是后期的新蜥脚类恐龙,脊椎骨上都布满了气囊形成的空腔,而早期蜥脚类恐龙只有颈椎具有气囊。)
6.新陈代谢旺盛,幼年增长速度惊人
德国波恩大学古生物学家马丁·桑德的研究团队在系统研究蜥脚类恐龙后,认为其它类型的恐龙都没有蜥脚类恐龙这么高的增长速度。
同样,根据对体重 30 吨的马门溪龙骨骼化石研究,发现其生长高峰期每年体重增长高达2 吨,而非洲象的极限时只有可怜的200 千克。
另外,幼年恐龙新陈代谢率却明显高于成年恐龙,也从侧面反映了恐龙在幼年时生长速度极快。
7.繁殖能力强
美国布朗大学古生物学家克里斯丁·贾尼斯研究发现,蜥脚类恐龙身躯庞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其独特的繁殖方式:大型恐龙可以同时拥有许多蛋和幼崽。虽然恐龙体型在不断增长,可幼崽的数量并没有减少。
而哺乳动物的体型越大,其后代的数量就越少,繁殖间隔期也越长。如今,地球上最大的陆生动物非洲象每 4 年会产下一头幼崽,而在相同的时间里,恐龙则能够产下数百个蛋。在蜥脚类恐龙面临危机时,这种繁殖方式能够使它们的数量快速反弹。
——————————
以上的几点只是目前相对科学的解释。正如开头所说,蜥脚类恐龙的巨大化原因是复杂的,并不是单一因素决定的,它们为何比后来的陆生动物都要大?只能等待进一步的科学研究了。
——————————
最后可能会有人问:”氧气呢?温度呢?你都不考虑的吗?“
之所以不提,是因为较为复杂,我也暂时没看到较为权威的解释。(说白了,是我不知道,哈哈)
但氧气和温度并不是出现巨兽的必要条件。
·氧气:①中生代的氧气含量比现在低很多,却出现了巨型恐龙。
②蓝鲸,蓝鲸是地球已知所有动物中体型体重最大的物种,但是它们却生活在大气氧含量 21%的地球上。(当代的含氧量在历史不是最高也不是最低,石炭纪含氧量高达 32%)
·温度:伯格曼法则,大概意思就是同一种恒温动物随着纬度,海拔升高而体型增大。也就是寒冷地区的动物体型较大,然而,恐龙所在中生代温度比现在高的多。
最后的最后,肯定会有人问:”恐龙不是冷血动物吗?不适用伯格曼法则啊!“关于这个问题,可以自行搜索1960 年代晚期开始的恐龙文艺复兴,有一个著名理论——恐龙温血理论。
——————————————————————
更新:正好今天回答了关于恐龙体温调节的问题,可以一看,欢迎指正。
恐龙到底是恒温动物还是变温动物呢?
更新:有人问,最大的生物是什么?(蓝鲸是已知最大的动物)最大的生物是一种菌类——蜜环菌。在美国俄勒冈州的马卢尔国家森林生长超过 8.8 平方千米,菌丛年龄超过 2400 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