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科幻片中无美食?当大模型开始下厨房


在某种程度上,科幻作品是对科学和未来的一种探索和常识,但吊诡的是在很多科幻作品中,几乎看不到食物的出现。那些鲜有的食物的出场画面,几乎次次让人印象深刻。

比如在《星球大战·原力觉醒》中,先是在荒漠星球上,蕾伊费力换取的四分之一口粮就是一种草绿色的压缩食品,放在水里后,虽然这片会膨胀为一块灰色面包状的食物的口粮实在没啥“色香味”,但是人家吃得还挺香;再比如《星际迷航》中,“在 2151 年,人类的星舰上开始配备蛋白质重组机作为水培食物的补充,蛋白质重组机能合成出有限的食物包括土豆,炒鸡蛋,鸡肉三明治,和肉饼,尽管船员经常说味道不好”...

不好吃、压缩、仅仅视作充饥的选择,直接给科幻作品打上“美食荒漠”的标签,甚至《雪国列车》里的蟑螂干、《三体》中人互食,一度让我这个科幻迷担心,是不是科幻作者已经放弃了美食。

但是好在现实世界里,科技没有放弃食物。尽管不会烹饪的人依旧难以掌勺,而“炸厨房”这种事也依旧频发。但这恰恰让科技开始重新审视食物、人与厨电三者之间的关系,比如最近刚发布的 AI 烹饪大模型「食神」,可以说是一个还不错的尝试。

一、数字空间:万物都被数字化?

在老板电器与爱道思人文学社共同发起的“重返未来 2024”思想峰会上讲到,今天的我们,正在面临新的大航海时代。以数字巨头为代表的全球性公司开始崛起,在现有的地球的物理空间之上,增加了一层虚拟空间的版图,我们不只是国家的公民,也是有了 ID 和数字信息的数字空间的数字公民。

如果我们从世界真实来讨论“数字空间”,或许要从类似于图朵朵所代表的“数字生命”说起。在《流浪地球 2》的世界观之中,数字生命的整体历史发展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21 世纪 20 年代,“元宇宙”的概念突然流行。越发强大的计算资源和网络基础设施发展构成了“元宇宙”得以存在的基础,“数字化人类”赖以生存的“数字空间”成为可能。同时,强大的资本为“元宇宙”生态注入丰富多彩的数字文化生活,“数字空间”的真实性得到极大提高,虚拟与现实的边界越发模糊。

第二阶段的主要任务集中在数据感知的突破,即通过脑机接口的形式实现一体控制和数据传输。“太阳危机”时期,脑机接口是将人类大脑产生的脑电波或神经元产生的其他实时信息传输至机器来控制“数字化人类”的基础设备。至此,人类实现了对虚拟空间仿真载体的大脑数据上传。“数字生命”进入了意识融合的下一个阶段。

第三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现实人类的意识与“数字化人类”意识的融合和持久存在,“数字永生”也是基于这一手段才能实现的。这一技术需要在虚拟载体直觉、情感、感官、洞察力以及虚拟世界熟悉度、认同度上取得突破,使得人类个体的思维和意识可以在虚拟空间内独立存在。然而,虚拟载体意识的形成将使得“数字化人类”极易产生不舒服或恐惧感,导致程序短时间内便会崩溃。

但是显然,在《重返未来》思想峰会,各个大咖学者探讨的“数字空间”,和科幻世界中的“数字空间”有着一定的区别。前者带着一层对政治、哲学和人文层面更深的思考。

峰会提到数字空间是一个由信息定义的空间,不同于传统地理空间,它具有全球性、无限性和即时性。的确,数字空间并非一个独立于其他空间形式的全新空间,而是人类社会形式在数字技术发展的驱动下取得数字化形态的产物,是数字社会中人类生活的特定“场所”(place)形式,例如淘宝这样的电子商务平台、社交媒体、元宇宙、云计算和数据存储平台等,而现实世界的万物如同穿过一层镜面,被投射到了数字空间。

无论我们是否乐意,也不论我们是否主动选择,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们正逐步数字化,某一天,我们的数字身份甚至可能高过现实中的身份形象说到数字空间必定要谈及“大数据”,这一概念实则涵盖了两大方面:

其一,它囊括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与网络技术的交互过程中自然产生,并被系统自动收集与存储的海量数据集,也就是我们的“电子足迹”,也叫“数字痕迹”,我们在数字空间发生过的行为都会被记录,诸如搜索引擎的历史记录、网页浏览足迹、通话与聊天记录、购物清单等。

其二,它还包含了所谓的“用户生成内容”,即用户主动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的信息,例如我们在抖音的更新、评论留言、点赞、内容转发、个人照片与视频等。

峰会中有一个观点很对,“每个人在每个数字平台上,都被他们处理成为一个数字画像,你是一个数字性的存在。”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任何一个外部观察者都有可能通过“数字痕迹”来认识和了解我们。同样地,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与理解,也愈发依赖于那些实时更新、源源不断的数字媒介。简而言之,大数据不仅塑造了我们的数字身份,还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认知方式与信息获取途径。

在数字化时代,除了身份和空间的重塑,时间的概念也在发生变化,尤其在万物被数字化后。时间意识是随时代变化,尤其是受到了技术的塑造。比如重返未来思想会上刘擎教授讲到,工业时代电灯重塑了黑夜和白天的泾渭分明的界限,时间不再是农业文明时代,日出日落四季交替这样循环往复的,而是遵循着手表上的时刻,线性展开的,当下也不是过去某个时间的重复,技术带来的改变日新月异,5 年前的景色和现在截然不同,时间变成了有方向的矢量概念。

现在,数字时代的时间观不再是单纯的时间体验,而是多重时间感的叠加状态,包括时间的加速化、碎片化、即刻性、记忆外包、时间脱节和数字永生等。比如农业时代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工业时代电灯长明,黑夜休息白天劳作的概念被打碎,现在和未来在数字空间我们拥有了另一层时间,但我们自己的时间节奏也被突然弹出的消息和短视频打乱。一个很现实的例子,大家习惯了刷短视频后,还有多少人会为了一个知识点去翻文献呢?

此外,数字空间天然伴随着一个特征——边界模糊且难以界定的全球化。这使得传统基于领土的国家主权在数字空间中面临挑战,比如对用户展现什么内容并不是由国家来把控的,比如谷歌引擎,TIKTOK 大家发的内容,并不类似新闻单位所刊发的文章经过三审三校。而类似于这种谷歌引擎和 TIKTOK 的数字巨头,天然以全球为单位活动,其影响力超越了传统国家主权边界,带来了一定的主权挑战。

基于此,在万物都被数字化的情况下,数字空间、数字时间和数字主权之间存在着紧密而复杂的关系。它们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数字时代的新秩序和挑战。

二、 当一切被数字化后,如何确保“我是我”?

在数字时代中最大的标准化不是一刀切,而是个性化;不是千人一面,而是千人千面甚至一人千面。

在当今的技术驱动世界中,个性化在增强用户与各种数字平台和服务的互动和参与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我们使用的各种 App 或网站中,个性化系统可以了解我们的喜好和需求。比如,使用音乐播放软件时,系统会根据我们过去听过的音乐推荐新歌。

跟一些传统的 AI 不同,像 ChatGPT 这样的大型语言模型能更好地理解我们具体的问题和兴趣,因此它能提供更准确的回答和建议。这就像是它能更好地“听懂”我们在说什么,然后给出我们真正需要的信息。

在推荐系统中,尤其是推荐新闻、电影、商品时,系统需要从大量信息中找到我们可能喜欢的内容。传统方法可能依赖简单的用户活动(如点击和浏览),但这些信号有时候并不足够。语言模型能够深入分析和理解内容的文本特性,比如文章的主题或商品的描述,这样可以更精准地匹配用户的兴趣,从而提供更符合我们喜好的推荐。

与 ChatGPT 不同,老板 AI 烹饪大模型走了一步“以硬制软”的一步。有硬件做承接,可以控制硬件,如燃气灶的火焰大小、蒸烤箱的湿度温度、油烟机开关,而且是实时的,有时间 - 温度曲线,可以根据锅子的温度、食材温度做调整,还可以人在杭州,烧了一道菜,在广州的妈妈家,利用数字厨电,还原你在杭州做的这道菜。同时老板 AI 烹饪大模型用了很多中国传统烹饪文化的东西训练模型,比 GPT 在烹饪上的数据库更足,可以说是更懂中国人的大模型。

训练模型最重要的则是训练样本,老板电器,作为厨电行业绝对的龙头玩家,深耕烹饪行业 45 年积累了海量数据和知识图谱。像食品法律法规、食品国家标准、烹饪文化这样的行业公域数据;还有像私域自研精细化菜谱数据,包括具体步骤、食材配比等,这些数据与设备关联,可直接烹饪还原;还有就是覆盖烹饪前、烹饪中、烹饪后的全链路烹饪知识库,比如像产品知识、营养健康知识等等。目前已经积累了数十亿厨电行业数据,包括十亿级文档数据、数亿级的设计文稿和图片数据以及千万级图谱实体和关系。

大概设想这样一个场景。

你出门在外游玩发现了一道非常好吃的菜,于是拍了张照或者记了下菜名想回家复现制作。如果交给 ChatGPT,那么它可能只给一个最常规的做菜方式。而食神大模型则会根据我们的身份、生活习性,并结合全球海量烹饪数据整个做饭链路上的建议,从食材选取、菜谱指导、温度时间控制、食用建议等等。同样是作为助手 / 伙伴,其他大模型主要是以满足单点需求为主,食神大模型的赋能对是一个连续多场景过程。整个过程牵涉到诸多数据的实时处理,比如温度、时间、光照、气味等等。

整个过程除了帮你答疑解惑,还可以通过你的语音语调等表达方式来深刻理解你的意图,感知你的情绪。

对于 AI 大模型而言,最大的标准化就是个性化。

老板电器的周海昕把智慧烹饪和自动驾驶进行了一个类比:这有点像是自动驾驶也不是面向所有人的解决方案,势必也有人开车是为了过程中那份快感。最终会演变成无人驾驶、部分自动驾驶、人为驾驶多种需求共生的场景。

自动化只是智慧烹饪中一个场景,来满足部分用户需求。而每个人通过做菜的过程实现快感,实现一个贯穿做饭全过程的多种多样的人机共生的场景才是最终目的地。

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进步,个性化在处理大量互动和多样化的用户意图方面变得越来越复杂。对改进个性化的追求是由希望更好地了解用户并满足他们不断变化的需求的愿望驱动的。未来,个性化系统很可能会继续演变,最终创造出一个人机交互无缝融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体验也未尝不会。

另外,用户还能借助食神的开放平台,轻松地分享与复制各类菜谱。随着我们数据资源的日益充实,拥有自主学习能力的“食神”系统将能够记载并共享世界各地的特色菜谱及其独特的烹饪流程,这对于维护和传承多样的烹饪文化至关重要。这样的平台让广大民众有机会平等地学习并领略不同的烹饪技艺,深入了解各种文化和地域的饮食习俗。简而言之,“食神”不仅是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得力烹饪助手,更能为不同用户量身打造个性化的软硬件解决方案,充分满足每个人在烹饪过程中的独特需求,使他们在享受烹饪乐趣的同时,加深家庭成员间的联系,让烹饪的艺术与意义得以永续传承。

三、从大模型进厨房聊聊数字平等

在数字化时代,技术革命的浪潮不仅重塑了社会结构,还悄然转变了知识鸿沟的本质。传统上,知识鸿沟是指不同人群获取信息的不平等。但现在,这种鸿沟更多地体现在人们使用技术的能力上——也就是说,不同的人群在能否接触和有效使用技术方面的差异越来越大。这种变化意味着,即使信息很容易获取,那些缺乏必要的技术技能或设备的人仍然可能无法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从而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

因此,面对技术使用鸿沟这一新挑战,确保每个人都能公平地使用新技术变得尤为重要。

相较于“人人都做开发者”而言,“人人都能更顺畅地用上 AI”才是技术公平的最终远景。聚焦在技术产品上,最大的体现就是用户体验。我一直觉得,“黑科技”不是检验一个技术落地产品的关键,能不能让老年人,尤其是独居的老人好上手,才是给其的期末考。

差强人意的是现在市场上很多智能化产品的升级只停留在表面,具体来说大抵有两个方向:

一是视觉层面的升级,在外观上增加科技感;二是使用层面的升级,功能更多,操作起来更加简单高效,比如通过移动设备一键操作设备的开关、精准调温等。

因此,这些高科技的产品点,仍然只能起到辅助作用,不能形成真正的产品力。

真正的产品力在于:AI 与人之间的关系。

AI 烹饪大模型就是用一个炒菜机器人来替代人吗?显然不是。在烹饪这件事情上,AI 的本质在于服务人,跟人要留给每个人发挥创作的空间,食物才能保有情绪价值。就拿这次食神来说,和那些想要完全取代人的 AI 不同,食神的终极目标是服务于人。

做什么菜、吃什么菜,由人来决定。

在这次老板电器发布会后的《重返未来》思想峰会上,老板电器总裁任富佳表示:

站在科技与人文的交汇点上。因为我相信,我们希望以烹饪为纽带,因为共同的信仰与热爱,你我之间相互成全,构建充满爱的关系,一起创造新价值,一起探索新可能,一起营造一个意义感充沛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包容了一切的美好。

当然,对于产业而言,食神烹饪大模型的意义远不止是情绪价值上的。截至今年 5 月,我国大概有超过 100 个 10 亿参数规模以上的大模型。研究领域成果不少,但是如果落地甚至落在实体经济上,是今年 AI 产业的关键问题。

很显然,它对于产业而言,走了 AI 大模型脱虚向实的关键一步。

最后我想说:很好,科幻放弃的厨房被科技拾起来了。

查看知乎讨论
哪个省的方言最多呢?(中国方言最多的省份排名)
上一篇
鸿门宴中,项羽赐樊哙生猪腿的用意何在?为什么项羽只说「赐之彘肩」,手下就知道赐「生」猪腿?
下一篇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 苹果手机各个功能介绍,iphone必须关闭的十个功能

    1、关闭蓝牙。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用蓝牙传输文件了,而且iPhone与安卓的蓝牙并不兼容,所以,可以在设置中,关闭蓝牙功能。2、关闭通知功能。关于APP推送,无非也就是一些更新提醒,关了也不会有什么影响,还能多省点电。3、关闭自动调节亮度功能。一般来说,可以将屏幕亮度在15%-30%之间,在强光环境中,在进行手动调整就可以了。4、禁止后台刷新。在设置—通用中,关闭后台自动刷新功能,也可以对省电起到一点...

  • 高德打车怎么设置途经地,高德如何添加途经路线

    1、点击高德地图APP界面底部的“导航”按钮,进入导航模式。2、点击右下角的“路线”,进入路线设定页面,根据要求输入起点、终点进行路线规划。3、点击“添加途经点”,弹出添加途经点页面,点击右上角,可以添加或者删除途经点,乘客可以手动输入要添加的途经点。4、当添加完途经点时,点击“确定”按钮,即可添加途经路线。此时地图会显示出这条路线上所有的途经点,以及当前途经点的地点信息。怎么设计高德地图设置要经...

  • 高中必修二物理知识点总结,高一物理必修2重点知识点归纳

    您好,1.运动学-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相关运动的分析方法,如相对运动和抛体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2.力学-力的概念及种类,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牛顿第一、二、三定律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能量、功、动能定理、功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动量、冲量定理及其应用3.热学-温度、热量、热能的概念及计量单位-热传递的方式及其特点,如传导、对流、辐射-热力学第一、二定律及其应用,如热机效率...

  • 追踪光的「记忆」(追踪光的「记忆」内容概括)

    大晴天里,我们能够看清周围的环境、来往行人和车辆。但是在大雾天里,我们的眼睛虽然仍能感受到光,但却看不清周围的人和物。 这是因为在目标和眼睛之间存在很多小水滴,这些水滴也称为“散射颗粒”,光在穿过它们...

  • 如何解一元三次方程?(如何解一元三次方程初中数学)

    历史上,最早尝试一元三次方程的根式解的,是一批意大利数学家.意大利数学家Scipione del Ferro(1465 年——1526 年)首先得出不含二次项的一元三次方程求根公式.之后,另一位意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