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真是个好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最好的回答来自华盛顿大学 Younghoon Kim 等人 2019 年的一篇论文,虽然这篇论文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就样本数量和可视化效果来说目前还没有比他更好的。论文最大亮点是将光谱等分成 36 分,然后通过网络问卷的形式调查不同语言的人对于这些色块的命名,最终 4.2 万人参与了这份问卷调查。作者将参与人数超过 500 人的 14 种语言做成了动态对比图的形式。下面是中文和英文的对比,关于完整的 14 种语言之间的色彩对比在:Color Naming in Different Language
我们从这个对比图中可以看到以下几点:
- 对于红橙色的分界点即使对于相同语言的受访者,分界点的位置也相当模糊。
- 说中文的人对于红橙黄色区间的颜色分得更细,实际上从 14 种语言中的对比可以看到所有语言在这个区域内都不如中文的区分性。
- 中文对于青色的区分相当笼统。
- 中文对于所有颜色的区分点似乎都比英文来得偏左一些(事实上这个很可能是这篇文章的一个问题,忽略了显示器厂家在不同区域销售的显示器默认色温差异)。
事实上今天越来越多色彩学方面的科学家倾向于认同不同人对于相同波长颜色产生的感知或者说刺激度是完全不同的,但是我们通过语言矫正了这种刺激偏差,所以产生了围绕着语言文化圈建立的色彩共识。换句话说,我们对于色彩的感知本身因人而异,而语言成为在不同人之间达成共识的一个偏差矫正装置。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对于双色视觉的色盲、三色视觉的普通人、四色视觉的超色觉人来说,同一种颜色给他们带来的刺激是完全不同的。而且有四色视觉者的数量按照今天的观点看来,并不是少数,甚至有观点认为女性中的 40%都是四色视觉者。这也就是为什么女性更容易抱怨男性认不清她们的衣服或者口红颜色,实际上并不是不愿意,而是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