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题目第一反应是“圆明园”,再一细看,明清以前。那就说说唐吧。
1、佛寺林立的都城长安。
唐长安城,大家都很熟悉。但大家知道唐长安城里面,有多少佛寺么?感兴趣的可以数数下面这个平面上,有多少佛寺。唐长安城为佛教留出一席之地。
寺院中央往往有佛塔,也称“窣堵波”、“薮斗波"、“塔婆”、“佛图”、“浮图”,是印度僧人尸骨的坟冢,形状为一个半圆复钵形大土冢,冢顶有一方形室匣及伞盖状相轮,后来用来埋藏佛祖的舍利。中国在接受佛教时对印度佛教寺院进行了一系列改造,寺院改为砖木结构的楼台式建筑,佛塔则有楼阁式、密檐式、金刚宝座式、窣堵波式、阿育王塔式等多种样式,还有砖、木、铁、石等不同材质。
2、装上进口水冷空调的唐大明宫里的含凉殿。
含凉殿位于太液池南岸,是大明宫后庭重要的寝殿之一,与蓬莱殿同期建成。殿后即是太液池,每逢暑热之时,殿内却凉爽宜人。据史料记载,含凉殿是武后在宫内的居所。由于睿宗出生于含凉殿,武后曾在殿内大兴佛事,祈福求报。
含凉殿的记载及使用工艺在书中有载。
《唐语林》记载:“玄宗起凉殿,拾遗陈知节上疏极谏,上令力士召对。时暑毒方甚,上在凉殿,座后水激扇车,风猎衣襟。知节至,赐坐石榻。阴溜沈吟,仰不见日。四隅积水成帘飞洒,座内含冻。复赐冰屑麻节饮。陈体生寒栗,腹中雷鸣,再三请起方许,上犹试汗不已。”
这里说的就是含凉殿,利用水能来推动的风扇,水对着凉水吹。水从建筑四面泄下,形成水帘。
这套设备工艺是哪来的呢?书中有载。
《旧唐书》还记载,西海之上的拂菻国(也称大秦,是我国古代对东罗马帝国的称谓),“至于盛暑之节,人厌嚣热,乃引水潜流,上遍于屋宇,机制巧密,人莫之知。观者惟闻屋上泉鸣,俄见四檐飞溜,悬波如瀑,激气成凉风,其巧妙如此。”
含凉殿已经利用当时最先进的,从当时的拂菻国(东罗马帝国)引进的水利设施,安装了机械传动的制冷设备。
可惜大明宫不在了,含凉殿也不在了,不过可从《大明宫图》中画的有。
3、唐代石刻文化。
看到有回答石窟的了。这里不说石窟,说说皇陵前的石刻。
乾陵华表:
华表柱体高约 8 米,直径 1.12 米,是由一块完整的巨石雕刻而成,浑然一体,给陵园增添了庄严肃穆的神圣气氛。
华表顶部是胡桃形摩尼宝珠,象征原始的光明天宇,这是波斯文化的影响。华表的躯干是八面方棱石柱,这首先见于巴比伦时期的两河流域,后来在希腊、罗马古代建筑中普遍采用。华表的基座是莲花形状,这又是印度文化影响的结果。华表上的卷草、忍冬花纹,则与罗马建筑上的纹饰相似。
真的是文化融合,大国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