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的骨骼结构,支撑 - 行动方式,呼吸系统,内部器官的体积,都比哺乳动物更适合大型化。
仅仅从颅骨方面看,相比厚重、实心的狼颅骨,恐龙颅骨各种开孔、镂空,极尽减重之能事~~~~~而且强度还没什么区别。
颅骨镂空减重是整个双孔亚纲都自诞生以来就存在并且不断完善的优势,到了主龙形下纲将其发扬光大,至恐龙将其发展到了顶尖水平。只不过做到巅峰的并不是恐龙,而是恐龙的姐妹种族翼龙
除了颅骨以外,较为进步的一些恐龙类型还演化出中空结构的骨骼,进一步减重。现存的鸟类就保留了这样的结构。
这就使恐龙的结构密度低于合弓纲。
同等体积之下,体重更轻。或者同等体重之下,体积更大。
再加上恐龙的气囊呼吸系统获取氧气 - 排除废气的效率大大强于哺乳动物,足够支撑更庞大的体积而不怕末端缺氧。
而且气囊占据了体腔内的大量空间,增大了体积,但是却没增加多少重量。
此外气囊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使得恐龙体内有大量直接接触空气的面积,能高效地将体内多余热量通过呼吸排出体外。这一点,又解决了如果体积过大的话,就会导致内部器官散热困难的问题。
虽然中生代的主流植物体系能供养更大的素食动物,进而供养更大的食肉恐龙的确是事实,但是很多人认为的新生代哺乳动物长不了恐龙那么大的原因是大气含氧量低的观点是错误的。特别是白垩纪时期的大气含氧量并不比现在高,甚至白垩纪大部分时期的地球气温也处于持续下降的趋势,但是这都没能阻止恐龙的大型化。恐龙的呼吸系统优势,相比哺乳动物,等于是起到了提高大气含氧量的作用,氧气浓度越低,恐龙的优势越大。
总的来说,恐龙的体积上限要大于哺乳动物。且不说巨型蜥脚类,即便是不以尺寸和体重见长的鸟臀目恐龙,鸭嘴龙科也能轻松超过 10 吨,体积更是远远大于哺乳动物的极限,而这种级别的恐龙在中生代占据的也就相当于现在羚羊的生态位。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鸟臀目恐龙是中国发现的巨型山东龙,已经是高 8 米长 15 米级别了,这已经是陆生合弓纲无法望其项背的水平了,而且 4 吨副栉龙还能以 40 公里以上的速度奔跑,跟马的速度差不多。而这个级别的哺乳动物,速度起码要减半,恐龙大型化的优势可见一斑。
不过凡事都有代价,恐龙的大型化上限虽然要高于哺乳动物,但是小型化下限也要高于哺乳动物。恐龙专精的这些结构减重天赋树,只有体积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才具有优势,体积越大优势越大。
但是只有老鼠那么大的不能飞的小型恐龙,相比只有老鼠那么大、甚至更小的哺乳动物,并没有什么优势。
这就是为什么鸟类能成为唯一延续至今的恐龙的原因:太大的恐龙扛不过大灭绝,太小的恐龙竞争不过哺乳动物,只有一部分小型鸟类扛过了大灭绝,又靠飞行避开了和小型哺乳动物的直接竞争,才得以存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