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增加进攻方的难度。但世上岂有不破之城?亚历山大大帝表示,如果有需要。我可以把岛屿变成半岛。小结放在最后。
提尔攻坚战源起
提尔(也作泰尔,圣经作推罗)地中海东岸的明珠,它是地中海腓尼基人诸城邦中最重要最繁荣的城市。来自这里的殖民者在北非建立了迦太基城。该城分为两部分,在陆上的被称为旧城,而距离海岸线约 800 米的地方有一个小岛,上面则是新城。小岛长约 3.2 公里,整个海岛均由高大的城墙环绕。海岛拥有两个港口,一为位于北部的西顿港,一为南部的埃及港。由于提尔海军的优势,他们可以在海上获得补给。
在伊苏斯大获全胜后,亚历山大并没有直接向幼发拉底平原前进从而进入波斯腹地。他率军南下进入了腓尼基(或者我们可以按照欧洲人的习惯称之为黎凡特)。这些城邦在承认波斯宗主权的前提下,具有自治权。它们不但富饶,更为波斯帝国提供了强大的海军。只要压制沿海地区的诸城邦,亚历山大就能消灭从叙利亚远至埃及的所有抵抗。在深入内陆之前确保对整个海岸线的控制。
地中海沿岸的腓尼基诸城邦往往精于海军而缺乏大规模陆军。最关键的是,这些城邦间又因为贸易竞争而无法协调一致,面对马其顿人的大军,大部分的城邦望风而降。提尔人也派出使团表示臣服,条件却是亚历山大不能入城。亚历山大则表示希望向提尔的赫拉克勒斯神庙献祭。但提尔人拒绝了,因为马其顿军队曾以向阿耳忒弥斯献祭为由,控制了以弗所。提尔表示愿意派出舰队支援马其顿人,但绝不会交出城市。
亚历山大深知东地中海海岸控制权的重要性。他不能允许提尔人保持事实上的中立。虽然自己大破波斯军,俘虏了大流士三世的亲眷。但大流士依然可以向波斯高原深处撤军并组织新军。而希腊诸城邦虽然勉强同意和自己入波斯人的关,但也随时准备摆脱马其顿人的枷锁。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拿下地中海东岸,亚历山大就不能开展下一步的行动,攻陷提尔势在必行。
第一次筑堤与提尔人的反击
为了防御马其顿人的进攻,提尔人干脆放弃了陆上的旧城,全城约三万壮丁全部迁入了岛上的新城。提尔人用海军保卫海港,并在城内储存了大量的粮食。围困战是不现实的,亚历山大决定从大陆建造一条堤道穿过海峡。按照计划,这条堤道足有 600 米宽,在两侧将木桩打入海底,中间则用石头、沙土和木材填充。工程在亚历山大到达城下之后便立刻开始了,劳工则从周围所有地区征集而来。从黎巴嫩山区运来的大量雪松被当作木桩。马其顿人拆毁了提尔旧城获取石料。大量树木被砍伐以固定在堤路两岸。
亚历山大亲自监督着堤道建筑工程,工程进展非常迅速,但当他们接近城墙附近的深水区并进入了提尔人远程武器的射程范围之后,工程的困难便只能用灾难来形容了。提尔人将投石机等器械架在城墙上,使出浑身解数来毁坏堤道。他们时常乘着战船从不同方向对劳工进行攻击。马其顿人被迫在堤道末端建造了两个攻城塔,以便将提尔人驱离。两个攻城塔上部部署了士兵和远程武器,正面铺上了兽皮以免攻城塔被城墙上射来的火矢引燃。马其顿人还用柳条和兽皮制成可移动的掩体,并竖起栅栏和棚车来掩护劳工不受攻击。
提尔人随后想了一个办法。他们将一艘拥有宽阔甲板、内部能够容纳大批货物的货船改建成了火船,在其内部装填了大量沥青、干柴以及其他易燃物。提尔人用两艘三列战舰将火船拖到了堤道末端。点火后,两艘战船撤退到安全距离,发射箭矢阻止马其顿人灭火。为让火船能够冲上并固定在堤道上,其船尾还专门加了配重来抬高船头。攻城塔、柳条制成的掩体以及马其顿的攻城器械都被火船引燃。尽管马其顿人英勇地与大火搏斗,但所有工程还是被焚烧殆尽。提尔人还从城池中乘着船只在堤道的上风方向登陆,借着大火推倒掩体,烧毁攻城器械。最终大火不仅烧毁了两座攻城塔,堤道末端也受到了严重的损毁,不久后便在海浪冲刷下垮塌。
马其顿人水陆合进
第一次失败没有让亚历山大气馁,这位君主天性不愿接受任何失败。他立刻开始着手建造一条更宽的堤道,以便在上面建造不止两个攻城塔,同时他也开始建造新的攻城器械来取代被烧毁的那些。亚历山大也认识到,只要提尔人仍然掌握着制海权,他便永远无法攻克这座城市。
在留下佩狄卡斯和克拉特鲁斯率领部分军队继续围攻之后,亚历山大领军前往城邦西顿征召战舰。西顿的历史比提尔还要悠久,正是部分西顿人从母邦分离建立了提尔,然而两座城邦间因为经济利益纠纷不断。在这里腓尼基人、罗德岛人、塞浦路斯人给亚历山大集结了超过 200 艘战舰。在海军集结的同时,亚历山大率领精兵扫荡了黎凡特的山区。而 4000 名希腊雇佣兵也来到了西顿。在舰队整备完毕后,精锐的马其顿持盾兵登上了军舰,庞大的舰队直扑提尔。
庞大的舰队让提尔人惊慌失措,最关键的是,大批腓尼基军舰的出现意味着周围的腓尼基城邦已经倒向了马其顿人。亚历山大指挥舰队封锁了提尔城,提尔人的舰队多次突围但都以失败告终,至此提尔城的陷落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提尔的陷落
亚历山大现在已经完成了绝大部分工作。堤道已经建造了足够的长度来攻击城墙;战舰已经获得了安全的泊地;海峡已经被清理干净,可以供攻城战舰接近城墙;提尔人的舰队也已经被他逐回港内无法突围。对城市的总攻开始了。
马其顿人对提尔城开始了暴风雨般的猛攻。和围攻君士坦丁堡的十字军一样,马其顿人也依托军舰向海墙发动攻击。在多次尝试后,马其顿人打破了面对埃及港和外海的一段城墙,并在突破口上架起了一座栈桥。但提尔人拼死阻击,在突破口建造了弧形内墙将其堵住。
这次失败后,亚历山大随即准备进行一次新的进攻。他将攻城锤集中在城墙的西南部,这里也是最容易攻击的地点。同时他还命令一部分搭载着巨弩、抛石机和投石手、弓箭手的战舰环绕全岛进行射击,以使对方无法确定主攻方向。一部分战舰被部署在海岸附近,准备凭借猛烈的攻击和密集的矢石来威慑对方。另一些战舰则装载着近卫持盾兵和方阵步兵,亚历山大也准备亲自领导突击。舰队的其余部分全部被派到了两个港口的入口,准备尝试切断入口的拦阻索攻入港内。除此以外,其他部队也都将在这次总攻中提供支援。在几个小时的尝试后,亚历山大终于在城墙上打破了一个更大的缺口。装载着攻城锤的战舰后撤,两艘带着栈桥的战舰向前将栈桥搭靠在海滩上。亚历山大亲自督战,马其顿持盾卫队开始发动突击。提尔人拼死抵抗,但马其顿人在城墙上占据了阵地,亚历山大率军鱼贯而入,攻克了数座箭楼以及连接箭楼的城墙,一路沿着城墙向提尔的卫城前进,卫城很快即被攻克了。
与此同时,负责进攻两座港口的舰队(腓尼基人负责攻击埃及港,塞浦路斯人负责进攻西顿港)全部成功突破到了港口内。他们摧毁了剩余的提尔军舰。并占领城市外围的北部和南部,不久后便架设云梯攻入城内。在两面夹攻之下,提尔人放弃了城墙,在阿革诺耳神庙附近重新集结。亚历山大亲率持盾卫队攻击,不久后便击溃了所有抵抗。马其顿联军在城内大肆屠杀,据记载,共有 8000 名提尔人被杀,2000 人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亚历山大赦免了所有在赫拉克勒斯神庙中避难的人,但剩余幸存者被卖为奴隶。后来提尔城虽然取得了一定复兴(今天依然是黎巴嫩第四大港)但失去了昔日的地位。亚历山大随后扫荡了黎凡特其余城市。耶路撒冷的犹太祭司们选择无血开城。这一系列成功确保了马其顿大军后方的稳定。现在,亚历山大可以沿海岸线南下,进攻无比富饶的尼罗河赠礼——埃及。
小结:一.冷兵器时代天险对防守方可以加很大的 buff,但如果缺乏外援,那真成了缩头的乌龟,只能任人宰割。
二.对于岛屿,强大的海军是防守的必要条件。一旦攻防取得了制海权,防守方就会陷入被动。
三.提尔最大的问题在于,它所处的黎凡特沿海本身就是商贸发达、农业发达的地区。大兵团很容易机动并获得补给。此外提尔之前在贸易中一枝独秀,周围的城邦在亚历山大的威逼下也选择支持马其顿人。
四.后世对亚历山大大帝的行动并不是没有批评,毕竟马其顿大军在提尔城下耗费了七个月。很多军事评论者认为马其顿人应该迅速追击,不给波斯人喘息的机会。实际上波斯人也用这段时间集结了不少军队。另一方面,不保障海岸线的控制权,马其顿联军深入波斯腹地决战的风险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