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一起认识一下洗马的“洗”字。
洗,是一个很容易读错的多音字,
众所周知,当它发 xi(三声)之音时,本意是用水清洁足部,后来引申为用水除去灰尘的意思。
同时,它还发 xian(三声)之音,这是“洗马”这个官名的专属读音,这个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一音之差,意思天壤之别,甚至连古人都经常闹笑话。
下面就跟各位一起,去认识一下“洗马”这个看上去十分奇葩的官职。
中国历史上最玩笑化的官名
在明末大才子张岱写的《快园道古》书中,曾记载了这么一则笑话,
明成化年间,杨守陈由翰林侍讲升任太子洗马一职,在就职之后,杨洗马请假回家探亲。
由于交通不发达,古人的旅程十分的漫长而艰辛,但身为官员的杨洗马有权入住驿站。
驿站,肩负着传递军事情报、政务信息、接待往来官员重要职责,向来是严令管辖的重地。
按照《大明律》规定,官员需要凭兵部签发的符验和吏部发放的牙牌才能进入驿站。
某天,杨洗马见太阳西坠,便步入了附近的一座驿站。按规定,他把相关证件交给驿丞(驿站的站长)核验。
这驿丞也是个势利眼,见杨守陈器宇轩昂的走进来,本是点头哈腰,毕恭毕敬。
但见那证件上写的却是洗马的官职,以为不过杨大人是东宫的一员杂役,芝麻绿豆大小的官员而已。
便有气势陡然而起,顿时站直了身子,要与杨洗马分庭抗礼。
他斜楞着眼睛问杨守陈,你的职务是洗马?你一天要洗几匹才能完成任务啊。
那杨守陈也是个诙谐之人,有心要跟驿丞斗斗闷子,便说,没有具体的任务,心情好就勤快点多洗几匹,心情不好就偷点懒少洗几匹。
两人正这样不咸不淡的聊着天呢,突然门外的门子来报,有位御史要入住驿站。
那驿丞慌忙起身前去相迎,奔走之间还催促杨洗马赶紧离开正堂。
杨洗马跟没事人一样,对那驿丞说,我现在还有点累,等御史来了我再让也不迟。
驿丞慌的也顾不上撵人了,跑到门外去把御史迎了进来,一边走还一边道歉,是在是不好意思,实在是不知道您来,上房安排给一个在东宫洗马的杂役了,您先等会,我让他收拾东西,去下处住去。
那驿丞不识货,但那御史确实正经系统内的同僚,知道驿站内已经住了一位品级比自己高的太子洗马,按礼制需要去杨大人的房间行拜见之礼。
御史也不在理会驿丞的胡说八道了,几步就迈进了正堂去给杨洗马作揖去了。
这时,那驿丞才琢磨过味来,原来这洗马的是位大官,慌忙匍匐在台阶之下,乞罪求饶,杨洗马大人有大量也没跟他一般见识。
同是明代的浮白斋主人在自己的笑话集《雅谑》里还记载了一则关于洗马的冷笑话。
话说是那景泰三年,会元刘定之升任司经局洗马,在回家的路上了正好遇上了好友兵部侍郎王伟,王侍郎有心要戏谑好友一番,便对刘会元说,这皇宫之中马匹不少,你可要一匹匹的干净吆。
那刘定之反应也快,马上回嘴说,不只皇宫里的马要洗,就连兵部大、少两位司马(兵部尚书尊称大司马,兵部侍郎尊称少司马),我也要洗得干干净净。
从前的“洗马”真的有马
自秦朝之起就有“洗马”一职,
这个官职设立之初,还真跟马有一定的关系。
它最初的名字叫做“先马”或者是“前马”。
本是太子仪仗队之中一马当先的那位先导官。
在西晋司马彪所做的《续汉书·百官志》之中有载:“太子出,则当直,一人在前导威仪。
由于先导官有洗净街上人群的职责,一来二去,“先马”也就演化成了“洗马”,但读音却保留了下来。
太子爷的小跟班
记得第一次接触“洗马”这个官名,是在高中课本中,西晋文学家李密所作《陈情表》一文之中。
当时我也是十分好奇,就为了把李密弄到宫里去洗马,司马炎还专门下了道严诏?
这显然不符合逻辑啊。
于是,我开始跑图书馆翻阅资料,去搞清楚这洗马到底是个什么品级的官职。
要说洗马的来龙去脉,得先从“太子”说起。
太子嘛,众所周知,封建王朝法定的储君,诸位皇子之中的老大(不管年龄大小),未来的皇帝。
基于太子对国家未来的重要性,老爹在给他选择身边人的时候,也绝对是慎之又慎。
自殷商之时,就形成了一套专属太子的东宫官制,这套制度在秦汉时期逐渐固定下来。
到了明清时期,这套官制发展到顶峰,构建了一套复杂而成熟的体系,东宫官员品级更加森严,分工更加明确,更容易让人清楚明了。
按照明清官制,太子的老师分为师、傅、保三种,其中,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人尊称一声“三师”,乃是从一品大员,是太子素质教育的主要负责人。而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则被尊称为“三少”,是“三师”的副手,正二品大吏。
这里要注意的是,“三师”、“三少”皆是东宫官职,切勿与“三公”、“三孤”混为一谈。
负责照顾太子起居的衙门叫做詹事府,正副堂官为詹事和少詹事(分别为正三品和正四品)。
詹事府内设左、右春坊,
左春坊之中设立左庶子(正五品)、左中允(正六品)、左赞善(从六品)各两人,所任官员皆是自翰林院选调而来。
右春坊之中设立右庶子(正五品)、右中允(正六品)、右赞善(从六品)各两人。
按照中国文左、武右的制度,
左春坊主要负责太子的日常文事,包括图书、文档管理、记注纂修、秘书、礼仪、食药、印玺等事宜。
右春坊主要负责太子的日常武备,包括仪仗、护卫、通信、侍从等事宜。
左春坊下设崇文馆和司经、典膳、药藏、内直、典设和宫门六局,右春坊下设家令、率更和仆三寺。
洗马,就是左春坊司经局的主要负责人。
司经局,顾名思义,主要负责管理太子的图书和文章,与皇帝那边的内阁和内书房相对应。
随着历史的演进,“洗马”逐渐从武职变成为太子爷管理文书、收集图书、资料的秘书,从仪仗兵变成了“太子近臣”。
到了雍正之后,虽然不在设立太子,但司经局洗马一职仍被保留下来,作为翰林们的荣誉称号。
马,也不是随便谁就能“洗”的
太子,国之储君,那可是未来的皇帝啊。
洗马,就是太子的伴读、秘书。
是跟太子爷一起长大的近臣,太子也什么脾气秉性摸得一清二楚。
等太子变成了皇帝之后,那一定也是最亲近的大臣。
所以说,当上了“洗马”就等于买上了一支“潜力黑马股”,将自己的命运与太子的命运牢牢地锁在了一起。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不管怎么说,能顺利接过老爹的枪太子爷还在多数。
为了给太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皇帝老爷在选择“洗马”时也是慎之又慎,
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是先决条件,
品行端正、雍容有度也是一票否决项
像汉朝名臣汲黯、写《陈情表》的李密、唐朝名臣魏征,都是至忠至孝大德之士。
前文提到的杨守陈和刘定之也都是品行俱佳的大学问家。
明清的“洗马”一般都是从翰林院中遴选而来,都是经过优中选优,大浪淘沙了多少轮的干才。
比如明朝的杨溥、杨廷和、徐阶、张居正,清朝的高士奇、陈廷敬、张之洞等人,都担任过“洗马”一职,日后也都成为了高居一品、权倾朝野的大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