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祖国的工业发展的强大了,人民家庭富裕了。1.为什么过去人骑车要滑行?
因为过去大部分家庭都是二八自行车,前面有横梁,不管男女骑都要滑行一段,来有充足的时间借助脚踏板抬高身体,从后面抬腿上车。
2.为什么不买更低,能直接站立跨上的二六自行车?
因为 60~80 年代自行车都属于“奢侈品”,“一辆车传三代人走车还在”不是神话,自行车充当了家庭的主要运输工具,换煤气、甚至拉冰箱都用自行车。
买自行车甚至还要用券,对家庭来说,选购的舒适性要向实用性让步。二八自行车实用性最强。
所以大部分家庭都是二八车。一辆扎实的锰钢加固自行车,是邻居都羡慕的单位渠道产品。
28、26 都是车轮英寸大小,越大的车越高,无法直接站在地上上车。
今天的自行车对很多人是“健身器材”,在那个年代不但是交通工具,还是生产工具。
另外一个原因是当年路面不平。
建国后,我们的道路建设逐步开展,实际上大规模的泊油路兴建依然是改革开放后,最近 30 年左右的事情。过去的道路,尤其是农村以土路为主。
面对崎岖不平的道路,轮子的直径越大,骑行过程中感受倒的颠簸和阻力越小。
3.为什么二八车前面一定要有横梁?
一方面因为“二八”车的车体较大,当时的工业没有如今的含钛合金钢等技术,能造出民用的、便宜的轻便又坚固的车体。
为了加强车体的牢固性,所以二八车需要把前面的支粱焊接为三角形,最牢固。
今天的自行车随着合金钢工业发展和一体锻压成型的技术成熟,已经有了更多造型和结构可以选择,让前面上车也更加容易。
4.为什么不调整座位高度?
同样是加工工艺问题。
随时可调节高度的“快调”开关,对车座和套管的加工精度,卡扣的强度都有非常高得要求。
毕竟一个 100 多斤的人坐在上面,可能还骑着冲下个马路牙子什么的。强度不够就会有安全隐患。
所以,过去二八车的座位都是不可调整固定的。没有今天的方便调节功能。
5.男生骑二八车为什么也滑行,不直接跨上去?
不用滑行的前提是车停在原地,骑行人屁股跨坐在车座上,脚还能踮着地。
我父亲是一米八五的个头,勉强能做到坐在二八车上踮脚尖够到地。
二八车车座和车把差不多一样高,以 80 年代的平均身高刚一米七,哪怕男性基本也做不到直接跨上
随着改革开放后家庭经济的改善,家庭的食谱中,开始大量增加肉、蛋、奶。
孩子的身高逐渐上涨,目前的平均身高已经比 80 年代提高了 5 公分左右。
实际脚蹬距离地面也就是 10 公分左右,很多个子高的可以踮脚直接上车了。
不能从地面直接跨上自行车,就要借助滑行,踩踏脚蹬,让自己位置高一些,再后从后面跨上车。
当时的人临时停下自行车又不下车时候,一般是跨坐在后面较低的行李架上,才能让脚完全落地。
如下图的姿势。
而如果遇到等红绿灯之类的情况。
最简单的是下车,或者找个管子、台阶踩着。
最后一些那个年代特有地“二八回忆”照片:
车前梁是个好东西,带着女生时候,明明俩人没有那么暧昧,但仿佛拥入怀中地姿势。
闻着对方头发地香味,膝盖和手臂若有若无的碰触,谁带过谁知道。
白衬衫、二八车,是那个年代“有范儿”地代表。
你要是骑个姐姐的二六女车,别的哥们儿会笑话你。
那个年代公交车频次很少,有些郊区路线甚至要等半个小时以上。
五公里以内,一家三口出行,一辆二八车就够了。
家里的孩子一般长大到 12 岁之前,都是坐爸妈的车后座,下雨披一个雨衣。
不少孩子脚跟上都有疤痕,是小时候乱动被车轮卷了的痕迹。
那个年代的城市排水很差,下大雨积水是常有的事。
很多乡间道路两边就是土沟排水渠,水涨了看不到很容易摔。
《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下大雨男孩的车翻了,在水沟里摸车,不是什么新鲜事。
那个年代骑车的人技术都很好,马路上经常看到一个人骑一辆,手里再扶一辆空车。
这一般是夫妻俩去办事,一个人坐车或有事走了,让丈夫把两辆车带回去。
小一点的孩子,五六岁开始学骑自行车,都是“掏着骑”。
那时候孩子养的皮实,学骑车摔打很正常,不少人都摔过。
车倒了先检查车摔坏没,人破点皮没事,车要是摔坏了少不得挨骂。
有时候家长后面扶着学,骑着骑着后面的家长就松手了,前面还担心的喊:“别松手啊”。
不熟练紧急刹车跳不下来,直接横着扔出去,是常有的事。
像《甜蜜蜜》里女友坐在车后座一脸幸福的样子,在那个年代是非常真实的。
不少男生会故意使坏频繁刹车,让女生仅仅搂住腰。
综合来说:
1.现代的工业制造技术发展,让自行车结构有了更多选择,可以压低前梁,加上座位高度调节功能。
2.现代人对自行车依赖减少,不需要都买坚固能托货的二八自行车。
3.现代人身高明显改善,骑二八车也有可能直接跨上。
所以,一个简单骑行习惯的改变,体现了祖国工业的进步,家庭经济的富裕,人民体质的改善。
关注也说,阅读更多有趣的思想。
一个人该怎样找到自己真正热爱和擅长的事,并以此规划自己的人生?老资历的同事来刺探、打听我的家庭背景和隐私,怎样应对才委婉且不得罪人?普通职员在中层干部群里下通知,说了「收到请回复,谢谢」,结果没一个人回复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