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哈哈哈 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问题
前天晚上,合肥的友人为了躲避地震从 23 楼沿楼梯狂奔而下。待了半小时后,被蚊子咬的受不了,然后就回家去了。。。这种蚊子猛于地震的态度让我惊诧。
身为北方人,在酷热夏日之际,我通常会期盼着“立秋”节气的到来,期待着一场秋雨一场寒,过几天凉爽的日子。也盼望着蚊虫随之消失。
我生活在山东南部沿海城市,“立秋”之后天气倒是清爽了许多,但是蚊子却没见少,反而增多了。除了常见的库蚊,还增加了伊蚊,被咬的十分难受。
蚊子不会消失 只是隐匿
吸人血的蚊子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令人讨厌的生物,不过我们几乎每年都能看到它们。
年年岁岁人不同,年年岁岁蚊相似。每年总有那么几段时间,会被蚊子搞到不厌其烦。
即便温度下降,蚊子也只会藏在隐蔽的角落越冬。待到时机成熟,再次与我们相见。
其中按蚊、库蚊以成虫的方式越冬,当温度过低的时候,蚊子就会躲在安静、潮湿、隐蔽的场所,例如管道、空置房、楼道、地下室、车库和牲畜棚等地方。库蚊和按蚊在此期间一动不动,进入静止期或滞育期,等待温度回升,就会再次出现在人们面前。
伊蚊以卵的方式越冬,会在气温下降时在有水的容器内产卵,等到来年再孵化。
白纹伊蚊与温度的关系
白纹伊蚊大概是蚊子里最令人害怕的了,它们在白天都非常活跃,不避人且毒性大。更可怕的是还能传播登革热,几乎每年都会有这样的新闻。
白纹伊蚊最显著的外在特征是黑白色的身体和带白环的附肢,因此也被称作“黑蚊子”和“花蚊子”。
作为原产热带的蚊子,白纹伊蚊对高温的耐受力较强,对低温耐受也不算很弱。
研究[1]发现,白纹伊蚊成蚊在 11 ℃时不吸血、不产卵,36 ℃时几乎不吸血,也不产卵,16~31 ℃下均吸血、产卵。而且在不同温度下,白纹伊蚊的成虫存活天数也有较大的差别。
可见蚊子也是不喜欢高温的,即便来源于热带,当温度为 36℃的时候,白纹伊蚊的寿命都会大大缩短,平均寿命不到 10 天的样子。
当温度低于 11℃时,白纹伊蚊不再吸血,也不能完成发育和繁殖。此时可视为本年度白纹伊蚊“消失”的节点,此时白纹伊蚊不再吸血,也不会繁育出新的个体。
在此之前的高温日子里,白纹伊蚊已经产下了越冬的卵。等温度持续在 11℃或以下,半个月之后我们就很难再见到活的白纹伊蚊了。
温度对常见蚊虫繁育的影响
除了白纹伊蚊,我国最常见的就是淡色库蚊(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常见致倦库蚊,二者生态习性类似)和中华按蚊。
蚊子属于变态发育,会经历卵 - 孑孓 - 蛹 - 成虫四个阶段。任何一个阶段受阻都会导致繁育停止。
研究人员对国内三种最常见的蚊子进行了实验[2],在 10-40℃温度区间,每 5℃为一个梯度的实验设计,观察三种蚊子的繁殖和发育状况。得出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三种蚊虫里白纹伊蚊和中华按蚊对温度的适应范围最窄,在 10、15 和 40℃时都不能完成全代发育。事实上其它研究表明[3],中华按蚊能完成全代发育的下限在 16-19℃之间。所以当温度在 16℃以下时,可以视为中华按蚊的“消失”节点,此时中华按蚊不再产卵,不会有新的成体出现。残存的成体吸血率也会下降,温度持续走低后会找到阴暗的地方,以成体形式越冬,以便来年复出。
淡色库蚊非常耐寒,但是不耐高温。只有在 40℃时不能完成全代发育,但在 10℃时依然可以完成全代发育。而且孵化率高达 50%。当温度来到 7-8℃时,淡色库蚊在受到强刺激时仍能完成短距离飞行[4]。所以我们可以将 8℃视为库蚊”消失“的节点。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蚊子最适温度在 25-30℃之间,此时蚊子最为活跃。当温度高于 35℃时,蚊子生命活动也会减弱。因此我们每年都会在春末秋头遭遇两次蚊子高峰,夏季温度过高时,蚊子反而会减少。
我国常见蚊子中以淡色库蚊最耐寒,以成虫方式越冬,当温度低于 8℃时生命活动才会减弱,寻觅越冬场所。
中华按蚊也以成虫方式越冬,在 16℃时就会停止产卵。就不再有新的个体出现,现有个体也会寻觅越冬场所。
白纹伊蚊以卵的方式越冬,在 16℃的时候就不再产卵,但直到温度下降到 11℃之前仍会吸血。
所以蚊子什么时候消失,看一下当地的天气预报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