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现象不只出现在动画特摄里,包括好莱坞,现在几乎所有现代片子都会在表达“变强”“变异”“黑化”时选择给角色加刺……
BvS 里的 Doomsday:
变成 Doomsday 前是 Zod 将军:
闪电侠里的黑闪:
是正常艾伦变的:
小杰变身后:
正常小杰:
我个人不太喜欢这种加刺设计,但一定程度上的确能理解为什么这些剧都选择加刺。
角色长刺大概能从几个不同角度来解释:
美学 - 图形语言
在经典图形语言中,三角形有强烈的速度和攻击性,因此对于有这类属性的角色,三角形是一个几乎必然出现的图形。机甲如圣盾高达:
Dota2 中的大量强调输出的一号二号,尤其是敏捷英雄,也都含有较多的高频三角型:
弹力女除了女性征带来的圆形外,主图形元素也是偏三角:
因此,对于偏速度 / 攻击性的“变强”,在原有角色基础上引入三角形是一种常用技俩,最简单直接的就是加刺。
非攻击性的加强则会偏好引入方形,既强调“稳固”“可靠”的那种强大。这个对比有个非常好的例子,浩克里,班纳变身的基本就是个更大更方的绿色人类:
而反派憎恶 (Abomination)变身后则有更多的刺[1]:
和浩克对比立刻就有攻击性上的主观感觉不同。
倒也不是说加刺就是恶人,因为刺还有一个“难以近人”的义项,所以加刺也能表达变强后的一种距离感。
角色设计 - 轮廓识别度
考虑角色的连贯性,很多时候需要保持角色依然能被识别,产生一个困境,既变化后的角色需要同时:
- 体现出明显的变化
- 扔保持原角色的特点和辨识度
抛开一些特点过于强烈的人物和技术超越人类的作者,大多数角色想要解决这个困境,只能靠在保留整体轮廓和体态的情况下加入额外细节。从非常图形图像学的角度来说,就是需要“在保持原低频信息不变的情况下引入额外的高频信息”。
而刺就是最简单的“额外细节”。
所以能看到阿狼的变身:
……就是加刺
生物学 - 功耗墙
想不到吧哈哈哈哈哈哈哈加刺还真的有生物学理论支持。
把生物简化成一个单位立方体,当一其从 1x1x1 变为 2x2x2 时,其单轴向长度变为原先的 2 倍,面积变为原先的 4 倍,体积变未原先的 8 倍。产热是和体积成正比的,而由于其体积增长快于面积增长,其新形态下的体表面积已经无法满足新体积下的产热了。
胖子对比之下通常更耐寒,不只是因为脂肪层,也是因为其面积 / 体积比更小,所以散热 / 产热更小,也因此更不容易失温。
自然界中大象的耳朵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靠小体积大面积来散热的例子。旋角羚 (Addax)和叉角羚 (Pronghorn) 多在沙漠中生活,其角虽然主要功能还是求偶,但面积比高、内部布满血管,也有散热能力。再往前,已经灭绝了的大角鹿 (Megaloceros)也是类似的情况。继续往前,三角龙的那个盾一样的脑袋也有散热功效。
所以,对于体积增大的个体,其几乎总是需要某种额外的方式来增大面积用以散热。所以能看到长大的龙全身都是角和刺,基本可以确定这些角 / 刺都不是完全的骨质,内部都有毛细血管来方便散热。
对比之下刚孵出来的小龙就圆滑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