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是最早的“省一级”的行政单位,为什么现在不用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在大分裂的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各个割据政权都划分了自己的“省界”,以前的一个州会因为割据、难民侨居等各种原因,分割成好几个州,到南北朝后期,原本是“省一级”的州,已经跟“市一级”的郡差不多大甚至更小了。所以到南北朝后期,这个“州”就被降格了,跟郡一回事了,所以我们看隋唐的东西,都是“州郡”并称,因为隋唐时期,州郡一级了。
举个最直观的例子,晋朝时代的秦州,是“省一级”的。然而这个晋朝的“秦州”到了大分裂时代,经常分属两个政权以上所有,最早在陇南就分出了“南秦州”。然后再进一步变化,一直到北周时期,晋朝的“秦州”上已经出现了十几个州,甚至于比晋朝“秦州”管辖的郡还多了。
所以,现在不会用“州”来做省一级的单位了。
而唐朝的“道”、宋朝的“路”,都只是不具备完整行政权的区域划分,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省一级政府”这样的概念。所以也没流传到现在。
而元朝的“省”,来源于我国传统的变乱时期的派遣机构。“省”这个单位在日本还是中央机构单位,在古代中国也是这样的(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遇到变乱时期,需要整合一片区域的力量,中央就会派出一个机构,在元朝就叫“行中书省”,来暂时统合这片区域的力量。然而元朝是把这种暂时性的行为,一直延续下去了。
这个比较类似的就是十六国南北朝时期,有个很常见的“行台”。这根“行省”最初的性质是一毛一样的。只是在十六国南北朝时期,中央机构的单位叫“台”而不是“省”(尚书台),所以当时就叫行台。而行台也一直是暂时性的机构,没有长远延续,所以就没有延续到今天。
明代的“省一级”其实官方是不叫“省”的,而是没名字,管辖机构叫布政使司,但基本是按照元朝行省的框架来的。大伙基本因循旧例,依然叫行省。清朝因循旧例的基础上,恢复了行省的称谓,但这个“行省”已经完全变成了地方区域的名称了。
粗略地来说,就好比国务院,在战乱时期给“省一级”的区域,派遣临时性的机构来整合力量,叫“行国务院”,然后稀里糊涂就这么延续了下来。最后导致“省一级”的区域,变成了“院”这样的称呼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