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是世界上唯一的单音节语言吗?(汉语词汇从单音节为主发展为今天的复音节为主。)


题目是个错题目,没有“单音节语言”这种概念,不过我明白你的意思。

这涉及到言语的节奏问题。节奏属于言语韵律的一个表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节奏感,节奏感的重要声学特点是时长,所以我们有时候说一句话可能多一个字、少一个字在语法和语义上没有多大差别,但是听起来很别扭,总觉得说 2 个字更舒适,这就是节奏的时长特点带来的影响。 例如下面这三句,大家觉得哪一句不太舒服呢?

  • 他今天跑去学校
  • 他今天跑步去学校
  • 他今天跑着去学校

很久很久之前,语音学领域根据语言的节奏特征粗暴地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三类:

  1. 重音语言(stress-based),例如英语
  2. 音节语言(syllable-based),例如汉语、法语
  3. 莫拉语言(mora-based),不知道怎么翻译,最典型的是日语。

这种分类的标准是在于音节和音节之间的相对时间长短或者相邻音节之间的时长比例来制定的,语音学叫isochronous hypothesis (等时性假说),那么,对于重音语言来说,音节之间不具有“等时”的特点,语音学家喜欢用摩斯电码来形容这种语言的特点,一个单词里的几个音节有长有短,一般较长的那个往往是重音落在头上的音节,最典型的是英文;对于音节语言来说,语音学家喜欢用机关枪的声音来形容,就是“棒!棒!棒!棒!”这样的连珠炮一样的声音,相邻的音节之间是相对等时、接近等时的,最典型的是中文,《语言学概论》里也讲过这个概念,用了河南梆子来形容,但是我当时不知道啥是河南梆子,这是题外话。其实写到这里,大家脑子里就应该开始想几个中文的例子了,我们会发现,咦不是这样呀,比如,“杯子 bei1zi”,“评估 ping2gu1”,“今天去公园( jin1tian1 qu4 gong1yuan2?)”,除去轻声字这种例外,感觉 gong 听起来也比 yuan 长一点?所以,前面所写的是相对、接近,而不是一定严格地是等时的

但是日语这种 mora-based 语言就有趣一点,它被认为是“很”等时的语言。甚至在日本的小学里,教科书里会写着,两个假名的发音长度就是一个假名长度的 2 倍,不管在什么位置,不管是不是一个词,也不管是不是相邻(Port et al. 1995)

但是这种分类遭到诟病,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口语对话中总需要表达强调、情感、态度等等,那么很多音节总会被拖长、缩短,有时候一个音节会读成 2 个音节的长度,以保证节奏感,听起来更自然,如果都用等时性假说那么生硬地去衡量,大家说话就都像 siri 了。

回到题主的问题:一、有没有其他语言像汉语一样?

按照我上面的这 3 种分类,如果汉语属于音节语言的话,那么世界上有很多语言都属于音节语言,听起来节奏感和汉语相似的应该很多。但其实不是,下面还会继续说这个问题。

二、我们听英语、日语、意大利语,总感觉语速明显快于汉语?

是吗?要想得出这个结论,首先要问至少 30 个中国人,是否这样的感受;其次,要各问 30 个说英语、日语和意大利语的人是不是觉得中文听起来语速比自己的母语要慢。此外,也要控制这些实验参与者的语言背景,这涉及到对母语和对二语的加工问题。此外,给这些被试的听力材料还要控制说话风格,因为即便都是中国人,也是说话有快有慢的,可能需要至少找十几个录音人,并找出一个平均语速的人。

不过也的确有研究去考察一分钟内不同语言的音节产出数量,但是这种研究混淆变量太多了,因为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语言所用的字数、词数本身就不同,要计算音节数就更难了。印象中好像的确有人做过朗读篇章的一分钟内产出的音节数,但是这样的实验意义何在呢?语言的本质是为了沟通和交流意义。

【找到一篇回答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多邻国 Duolingo:如何衡量不同语言语速的快慢?

他得出的结论是:

进度最快的前三位依次:挪威语、荷兰语、德语
进度最慢的前三位依次:韩语、印地语、越南语

当然没有学者想不到的问题。Wagner 教授 2007 年做过一个各种语言的等时性组合的可视化研究,考察不同语言的节奏问题。具体的操作方法:

  1. 录音。说英语、德语、意大利语、法语的人各三名,让他们用三种语速朗读一篇篇章。
  2. 对所有的音节进行 z 分数标准化,这一步的意思是:某个音节的 z 分数=(发音人的某个音节时长 - 该发音人的平均音节时长)/ 该发音人的音节时长的标准差,为什么要进行这一步呢,这是因为有的人本身说话就慢,有的人本身发音就短促,这是个性化风格的体现,不是我们考察的对象,所以我们要抹掉这些个性化风格,如果变成某个音节的 Z 分数,那么两种语言的音节就可以拿来对比了,因为 Z 分数不是绝对数值。
  3. 但是 Wagner 的做法不是比较 Z 分数,而是把一个音节和相邻音节的 Z 分数—两个相邻音节的时长因素放到二维象限中去,用两者的二维呈现体现节奏,这是 Wagner 教授的创新之处,节奏,是摸不着看不见的,我们即便是听,也听不那么精准,但是这么简单的操作,就把节奏可视化了,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把不同的语言都画出图来比较。
  4. 那么,看下图,在图中心的(0,0)就是发音人发了一个平均音节时长的某音节,而且相邻音节也是平均时长的长度。因此,如果这个语言是 mora-based,例如日语,就应该紧密围绕在(0,0)附近对不对?也就是 area of global isochorny,而所谓的 local isochrony 就是围绕着这条对角线的相邻音节,他们要么是短 - 短,要么是长 - 长。如果是音节语言,就会落入这两个区域内。

另外两个象限的音节分别是 iambic:短 - 长,trochaic:长 - 短

如果是重音语言,这两个象限的点应该会多一点,因为重音语言有音步的出现,相对长短更加明显。

让我们来看看英语和汉语的表现:

左图:英语,右图:中文

中文的音节非常均衡地分散在四个象限里,也就是说,我们汉语有长短、长长、短短、短长等搭配组合,而英语则是更多的短短组合,只有少数的长长组合。

花花绿绿这个是法语,被称为“最典型的音节语言”。看起来似乎的确比中文更聚集一些,左上和右下两个象限很少有点,基本围绕在 global isochrony 和 local isochrony 的范围内。

所以,中文还是音节语言吗?我觉得不是,我们中文的节奏可能有想象不到的难点。因此那种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更加难以被学习者获得,加上声调,难上加难。

三、至于说哪些语言和汉语听起来比较像

我觉得还是有声调语言如泰语、越南语和非洲的一些语言更像一点。而和是不是音节语言、重音语言没有关系。有无声调是比节奏更加明显的韵律特征,尤其是一个声调“领着”一个音节的时候。赵元任先生提出的“大波浪小波浪的叠加”就是在讲声调和语调的关系,二者的声学表现 pitch 是更易被人耳所感知的声学线索。

四、我们与日本人、意大利人等,在同样距离、同样音量的情况下,是否汉语更便于听清楚?

我觉得不在于音节的长短和多少,而在于元音。这个问题不晓得,不知道有没有人研究过,不过我觉得没啥研究的价值。

为什么说铀 235 可能会用完?(铀235裂变反应释放的能量)
上一篇
古代文学作品也有版权意识吗?(古代文学作品有什么)
下一篇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 苹果手机各个功能介绍,iphone必须关闭的十个功能

    1、关闭蓝牙。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用蓝牙传输文件了,而且iPhone与安卓的蓝牙并不兼容,所以,可以在设置中,关闭蓝牙功能。2、关闭通知功能。关于APP推送,无非也就是一些更新提醒,关了也不会有什么影响,还能多省点电。3、关闭自动调节亮度功能。一般来说,可以将屏幕亮度在15%-30%之间,在强光环境中,在进行手动调整就可以了。4、禁止后台刷新。在设置—通用中,关闭后台自动刷新功能,也可以对省电起到一点...

  • 高德打车怎么设置途经地,高德如何添加途经路线

    1、点击高德地图APP界面底部的“导航”按钮,进入导航模式。2、点击右下角的“路线”,进入路线设定页面,根据要求输入起点、终点进行路线规划。3、点击“添加途经点”,弹出添加途经点页面,点击右上角,可以添加或者删除途经点,乘客可以手动输入要添加的途经点。4、当添加完途经点时,点击“确定”按钮,即可添加途经路线。此时地图会显示出这条路线上所有的途经点,以及当前途经点的地点信息。怎么设计高德地图设置要经...

  • 高中必修二物理知识点总结,高一物理必修2重点知识点归纳

    您好,1.运动学-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相关运动的分析方法,如相对运动和抛体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2.力学-力的概念及种类,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牛顿第一、二、三定律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能量、功、动能定理、功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动量、冲量定理及其应用3.热学-温度、热量、热能的概念及计量单位-热传递的方式及其特点,如传导、对流、辐射-热力学第一、二定律及其应用,如热机效率...

  • 恐龙是热血动物还是冷血动物?(蛇是冷血动物还是恒温动物)

    虽然人们常用“冷血动物”和“温血动物”这两个名词来区分不同体温调节方式的动物,但实际上这两个名词已经不再是一个确切有效的学术名词了。目前,科学界更流行用“外温性动物”和“内温性动物”来区分这两类动物。...

  • 哪个省的方言最多呢?(我国方言可以分为几大方言区)

    结论在文章末尾,若要看结论,请直接拉到最后~(p.s.开头叠个甲:文章结论是韶子通过《汉语方言大词典》中数据推出的(目前手头只有这部词典的数据),不代表韶子认同本文的方言分类方法。)复旦大学许宝华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