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曾经铁道部刘志军时代的设计,一直遗留到现在,然后逐渐成为中国铁路规范化设计中的一环。先来看规则:
中国铁路总公司 TJ/KH023-2017《铁路客运车站标识系统暂行技术条件》:
4.1.5 站名大字
站名大字采用红色。红色标准色值:C0 M100 Y100 K0。(注:这是 CMYK 空间的颜色,转换成 RGB 色域为(255, 0, 0),是纯红色)
4.2 字体
铁路客运车站标识信息中文字体采用汉仪中黑简体,英文和数字字体采用 Arial 体,站名大字采用方正隶书_GBK。
也就是说,不仅是车站站房大字,车站内的所有字体都是有要求的。事实上车站设计已经形成了一套标准体系。新车站的设计要顾及到“通用性”,即如果当地不愿意花钱在车站上“做文章”,国铁有已经做了一些规范,按照这些“公模”,能把车站“批量化”建造出来。
新建站或者改造站的站名,只有三种情况不是红色隶书:①车站建成或者改造在上述标准生效前;②站名是伟人题字(可以是题字或从出版物中集字)、或者跟上面领导有关系、或直接找大书法家题字并向铁总提出申请(可能要充值);③改造车站通过争取(比如 xx 站历史悠久,站牌算文物),将老站牌保留。
上述三种情况造就的非隶书站牌字体,一定程度满足题主说的“让各地做符合地域文化特色的站名”。
0. 中国高铁发展时期,站名字体演变的历程
按照时间顺序来看几个不同年份建成的车站,能管中窥豹一下站房字体的发展。
麻城北,这算中国很早的高铁站了,2009 年 4 月 1 日伴随合武铁路(时速 250km/h)通车而使用,当时对高铁站的要求肯定是现代化、规范化,因此站牌必须清晰、容易辨认,故各种潦草的书法字体就被排除在外。当时流行的是黄色站名,黄色比较醒目。注意这个站名就是个铁牌子,里面没有灯珠,晚上是不会发光的。
咸宁北,伴随武广高铁在 2009 年 12 月 26 日通车使用(这是中国第二条 350km/h 级别高速铁路)。可以看到站房继续规范化设计,车站主体变成了一个立方体(也有人戏称骨灰盒设计),沿线小站都可以按照这个方式照搬。站名变成红色,但字体非标准隶书,估计当时对字体还处于要求不严格的状态。
考虑到晚上也有人坐车,站牌晚上必须能亮起来。以前老站的站牌如果不重新做,是怎么亮的呢?答案是在站牌下面布置灯带,把光打上去。
新站就要考虑站牌自发光了。如果采用传统的霓虹灯,能耗大、易碎,安全隐患多,不适合做招牌,而新兴的 LED 灯具非常适合。
LED 灯珠的基本颜色是红绿蓝,蓝色灯珠太贵且寿命短,直接排除。绿色灯珠用不好就太阴间了,最好混合红色做出黄色光;红色 LED 成本最低,而且非常稳定,那就干脆只用红色,做到了醒目而不阴间。所以颜色就确定成了 CMYK 空间的纯红色 C0 M100 Y100 K0。
淮南东,2012 年 10 月 16 日合蚌客专通车使用,也算是比较早的高铁站。此时站名已经采用红色隶书。注意这个时候的站名后面是没有“站”字的,因为当时铁路的车票上也没有“站”字。从这个时候开始,红色隶书成为标配。
杭州东,最早的长这样,图片源自百度百科。
现在的杭州东站 2010 年初在原址重建,并于 2013 年 7 月投入使用,虽然站名没有强制隶书,但采用红色行楷字体,依然容易辨认。而且和上图对比也能发现,新站牌禁用了老站房的繁体字“東”。从那个时间节点往后,新站牌即使用书法体,也被禁用了繁体字。
而 2014 年再往后的车站,一来是站房上都加了“站”字,二是国铁确定了隶书字体为默认字体。
哪怕你是老站,站改后基本都要换红色隶书。2018 年的淮南站,书法字体。
2020 年新站房投入使用,换红色隶书。
同样感谢评论区南阳站的例子。南阳站老站牌的“南阳”两字来自《中原我军占领南阳》手稿,2018 年南阳站改建完成后,站牌更换为标准的红色隶书。
我们对照着刚刚说的三点原因,来看非隶书的地下。
1. 车站建成较早(2012 年以前)或者老站改造在标准生效前(2015 年以前)
南京站,书法家武中奇题字,2005 年完成站改,这是我国第一个使用“上层候车,地面站台,底下出站”的车站,为后来中国现代化的高铁站设计奠定了基础。
上海站,2009 年底完成站改,书法家舒同题字得以保留。(注:上海站和南京站的站牌都是黄色的,也就是混合了红色和绿色 LED 灯珠,并没有做成纯白色)
汉口站,2008 年开始站改,2011 年投入使用,用的是行楷,而且“汉”是繁体字。
PS:事实上之前汉口站还是简体字,而且是典型的 90 年代站房。但是当时站改目标是复兴以前大智门的汉口站,按照欧式风格修建的。
宁波站,2009 年开始建设,2013 年底投入使用,站名由沙孟海题写。
苏州站,2013 年 3 月南站房和广场投入使用,采用牌匾的设计,悬挂在巨大的屋檐下,但依然是隶书字体。
贵阳站,2009 年开始改造,2014 年初投入使用,采用行楷字体。
沈阳站,2014 年 2 月改造完成,其东广场秉持着保护“历史文物”的理念,站名沿用了原先类宋体的字型。
杭州站,2014 年 11 月对建筑立面进行的更新,站名跟杭州东一样用了行楷字体。
2. 站名是伟人题字(集字),或者跟领导有关系
北京站,毛主席亲自题字,且开通前夕还来视察过。
深圳站,邓小平同志题字。
九江站,江泽民同志题字。
2023 年,改造后的九江站站房投入使用后,站名题字仍然保留。
长沙站,湖南是毛主席的家乡,理所当然用了毛体字,但长沙站是 1977 年投入运营的,因此为书法集字,非亲笔题写。
淮安站,站名采用周恩来的字体。采用了采用周总理题写的《淮安日报》中的“淮安”两字。而且本站仍然未改造过,叠加了两个因素。
温州站,金温货线(老金温线)的终点站。老金温线由南怀瑾先生提出建议并筹资修建,老先生自己给温州站题了个名,实至名归。
郑州东,吴邦国同志题字。经常被大家调侃成“郑妙东站”。
广州站,由郭沫若题字,广州市政府同意后挂上去的。
跟领导有关系的典型是溧阳站。该站始建于 2010 年 7 月,这是当时铁道部副部长张曙光的家乡,找了个书法题字挂上去,2013 年 7 月投入使用(这应该也是极少数用繁体字的高铁站)。
根据评论区补充,海安跟上面也有关系,所以海安县从县升级为县级市以后,更改站名时,把字体也换了。这是网上找到的海安县。
这是后来的海安站,采用了较容易辨认的书法字体,注意也没有“站”字,应该是找人题字的。
3. 改造车站通过争取保留原有站牌(一部分)
西安站,2021 年 12 月 31 日全面改造完成,老的南广场保留了以前的题字。
至于新建的北广场嘛……对不起还是只能红色隶书。
类似的还有福州站,南广场的老站房在改造的时候基本没动,站名就保留下来了。
新修的北站房于 2015 年 1 月 20 日投入使用,站名一样是隶书。
4. 上古年代的站房标准字体长啥样?
给大家看几个上古年代的车站站房字体,都是属于工整的标准字体,非书法题字。
娘子关站,位于石太铁路上,在中国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娘子关镇,1906 年由法国人建造。目前有一对石家庄北~阳泉的客车停靠(K5275/6 次)。
这站房可是阳泉市的文物呦。
小市站,位于本桓线 / 溪田线上,在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1939 年线路通车。这车站妥妥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风格。目前有一对沈阳~五女山的客车停靠(K7507/8 次)。
闽侯站,曾名甘蔗站,1959 年随着外福铁路(现峰福铁路)投入使用。目前新的站房已经迁移到北侧,这里是老的站房和站名,已经作为周边居民的房子了。现无旅客列车停靠,但有通勤车停靠。
5. 特例
经过评论区指出,清河站是个特例。清河站于 2016 年 11 月升级改造,2019 年 12 月 30 日改造完毕,其站名字体保留了清朝京张铁路总办陈昭常题写的字体。推测是因为京张铁路是我国自主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具有纪念意义,这应该是上层特批保留的。京张高铁的宣化北站同理,借用了京张铁路宣化府站的字体。
有评论区的朋友询问香港西九龙站的情况,因为香港西九龙属于港铁管辖,因此字体也采用港铁统一的字体“地铁宋”,该字体由香港字体设计师 Sammy Or 柯炽坚设计。
再补一个冷知识:以前车站“东西南北”的英文采用的是英语翻译,例如红安西翻译成“Hong an West”,但在 2013 年以后,铁总统一要求用拼音表示东西南北了。原因在于国铁认为“东西南北”属于车站名称的一部分,是专有名词,不应当分开翻译。而“站”字不属于站名的一部分,所以仍旧单独翻译成“station”。
早期车站都是英文。
2013 年开始,东西南北都用拼音了。
所以如果下次看到一个带东西南北的车站名字里面用英文的,说明这个地方很早就通高速铁路了,而且车站基本没怎么改过。
关于站牌不亮,当年比较有趣的是“常州北站”,其上面的党字头经常不亮,变成了“吊州北站”。但作为京沪高铁上的中间站,站名当然是典型的红色隶书,因此不在列出范围内。
另外,掉偏旁的站并不仅此一家,杭州的“萧山西站”,草字头也掉过,变成了“肃山西站”。该站牌后来甚至山字也掉了,变成了“肃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