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看来,“文”作为货币单位指一枚方孔钱(制钱)的用法可能始于唐到北宋,古代中国大部分时期并没有这个单位。
唐初使用两、钱、分、厘的十进位重量单位,一钱为 3.73 克,即一枚开元通宝的重量,十钱开元通宝为一两。民间经常用布帛作为日常使用的货币,还有私铸的铜钱,两三枚兑换一枚制钱。
北宋时,四川一度使用铁钱,一枚铜钱往往能兑换十枚铁钱,你可以将这个作为比文更小的货币单位。
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可以迅速解决你关于“买价格极便宜的东西怎么办”的问题。在涨起来之前,商家可以捆绑销售多件物品,例如康熙年间所谓“四碗一文”的记载:一文钱可以买到一碗酒、一碗醋、一碗酱油、一碗油。当然,这记载的真实性是存疑的,但你很容易想象在买菜的时候商家声称“我送你点葱吧”之类——你也可以在我国南方的菜市场自己买点东西看看。
- 铁钱是铁制的圆形方孔钱。古代四川缺铜,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政权的财政也比较困难,遂发行铁钱“广政通宝”,与铜钱并用[1]。
- 宋太祖灭后蜀时,回收四川的金银与铜钱,规定四川使用铁钱、不许携带铜钱进入四川,于是铁钱成为北宋早期四川的主要货币。
- 铁钱的原材料比铜便宜,币值低下,凑出一贯(指一千枚方孔铜钱)需要二十五斤铁钱,商铺买东西经常需要用车运输铁钱,十分不便。于是,四川民众开始将铁钱存放在“交子铺”中,换取票据“交子”代替铁钱使用。
北宋与西夏和辽交战,军费增加,天圣元年(1023 年)朝廷下令交子铺停止发行交子,已发行的交子全部回收,改由朝廷设益州交子务,由国家垄断发行交子,即“官交子”。
由于超发货币,交子很快剧烈贬值。你也可以将剧烈贬值之后的货币视为比标准的一文要小的货币。
- 杨冠卿《客亭类稿》卷九《重楮币说》:西州之楮币,其便用亦东州之楮币也;东州之铜钱,其流通亦西州之铁钱也。何西州用之百年而无弊,贸百金之货,走千里之途,卷而怀之,皆曰铁不如楮便也。……铜者人之所贵,铁者人之所贱,故蜀之铁与楮并行而无弊。……夫蜀之立法,则曰:租税之输,茶、盐、酒酤之输,关市泽梁之输,皆许折纳,以惟民之便。此一法也,又有一法焉,贱则官出金以收之,而不使常贱,贵则官散之,以示其称提。使之势常平,而无此重彼轻之弊。夫如是则楮与铁常相权,而公与私常相济,何弊之有哉!
南宋政府一度在江北使用铁钱,使铜钱集中于江南。在票据“会子”逐渐流行之后,南宋也放弃了铁钱政策。
- 会子于绍兴三十年(1160 年)于临安首度发行。这是因为绍兴末年南宋政府铜钱紧缺。
在我国历史上,铜钱本身兑白银的比率也是经常大跌的,例如清朝初年一两白银兑换约七百铜钱,雍正、乾隆年间一两白银通常兑换不超过一千铜钱,嘉庆到咸丰年间一两白银可兑换一千到三千铜钱,咸丰到同治年间一两白银可以兑换五千到六千铜钱,光绪之后更加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