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双缝干涉实验的电子换成离子、原子甚至是分子,会得出同样的实验结果吗?


电子、中子、小分子以及大分子的波动性,均已在实验中得到直接得验证!实验中确实看到了这些粒子的干涉或衍射现象!

下面详细说说

1、德布罗意与粒子波动性

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是德布罗意(de Broglie)与 1923 年提出的设想。他把这个想法写成文章,标题为

Wave and Quanta (波和量子)

他在文中提出,物质波的频率与能量成正比关系:

顺便解释了波尔原子模型中电子定态假设。这篇文章发表于 Nature 杂志,但是只有短短的一页[1](仔细看下图,其实只有半页而已!)!也正是凭着这一页内容,他获得了 1929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注:实际上,这只是一篇简报,德布罗意的博士论文有 70 多页!“凭一纸论文获得诺奖”并不真实)。

物体的波动性在实验中的主要表现就是干涉和衍射,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杨式双缝干涉实验。而对电子的波动性,最早是通过电子对晶体光栅衍射来验证的。现在经常用来支持粒子波动性的电子双缝干涉实验是比较靠后的事情了,最早做于 1961 年。

在晶体中,原子整齐有序排列,把晶体打磨平整,磨光的平面上就成列的排着整齐的原子[2]。当粒子垂直入射时,晶面就会反射,而不同的晶面反射情况也不一样,因此,反射的粒子在不同的角度上就会有不同程度的干涉,把探测器放在不同角度上计数,就会得到反射粒子数量随角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3]

晶体衍射示意图,不同层的晶面反射的波不同,在不同角度上干涉情况也不同,因此会造成不同角度粒子数量差别

在 1927 年,Davisson 和 Germer 用电子垂直射向金属镍单晶的磨光平面,观测不同角度上的反射波强度,观测到了与 X 光相似的衍射现象[2],如下图所示[4],可以看到,电子的数量确实随着角度发生了变化:

上图是实验装置,左侧为电子枪发射电子,中间为晶体,右侧为计数器,可以绕着中间晶体旋转,调节观测角度。下图为实验结果。

2、分子的波动性

在 1930 年,人们观测到了分子的波动性[5],用的也是类似的装置:用分子入射晶体,观测不同角度上的反射粒子数,文章如下:

这篇文章用的是德语,题目翻译过来就是

分子射线的衍射

实验用氦气和氢气入射氯化钠以及氟化锂晶体,并调整了诸如温度等参数,下图是从文章中选取的几个结果,从左到右分别是氦气和氢气入射氯化钠、氢气入射氟化锂晶体、氦气入射氟化锂晶体:

至少从这个结果来看,氢气、氦气的波动性是得到证实的。(不过这篇文章是德语写成的,我实在是看不太懂,所以可能细节有出入,欢迎懂德语的小伙伴指正)

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差不多,此处取

。氢气分子有两个氢原子,包含两个质子,质量大约为

,而每个氦原子核有四个核子,因此氦气分子质量大约为

,而电子的质量为

,氢分子和氦分子的质量分别是电子质量的 3760 倍和 14880 倍!

3、中子的波动性

中子是组成原子核的另外一个关键粒子,不带电,直到 1932 年才被发现。中子的质量跟一个氢原子差不多,中子的波动性是在 1936 被观测到的,在当年的法国科学院大会上,几位科学家做了如下的报道[6]

显然,用的是法语:

Preuve expérimentale de la diffraction des neutrons

即:

中子衍射的实验证据

因为是法语,我更看不懂了,只把其中的实验装置和结果的图放上来:

左侧为实验装置,Source 为中子源,1-6 为 6 个观测点。右侧为实验结果,计数器接收到的数量与观测角度的关系。

4、C60 的波动性

C60(即富勒烯分子)是一个球形分子,里面包含了 60 个碳原子!每个碳原子的原子核有 12 个核子,因此 C60 的质量是电子质量的 135 万倍 +!

C60 分子结构示意图

1999 年,奥德利的一组科学家做了 C60 分子束的衍射实验[7]。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左侧为一个高温炉,温度在 900K 到 1000K 之间,C60 分子从中射出,分子的最概然速率只有

,可以说是很慢了。

(注:把速率分成很多相等区间,包含最概然速率的那个区间的分子数占比最大。或者说任意一个分子出现在这个区间的概率最大。)

分子首先通过两条

宽的准直狭缝(相距 1.04m 左右),然后再经过一个

光栅(光栅的每条缝宽 50nm,缝距 100nm),最后进入右侧的观测装置。得到结果如下所示:

上图中的衍射现象和明显了:中间的高峰和两侧的一级衍射波峰和波谷清晰可见。

5、电子双缝干涉实验

最后再来说一下大家经常列举的电子双缝干涉实验,字面意义上的电子双缝干涉实验最早实现于 1961 年[8],不过这也是一片德语文章,我继续看不懂,下面就放一张文中的理论和实验结果:

左侧(应该)为理论计算结果,右侧为实际观测结果,可以看到明显的条纹

1974 年,意大利物理学家 Pier Giorgio Merli、Gian Franco Missiroli 以及 Giulio Pozzi 在电子显微镜中安装了一个电子光学双棱镜系统,然后在电子显微镜的成像系统中安装了一个电视加强器。最终得到了电子干涉条纹[9][10]

在这个系统中,他们可以调节电流的大小,一开始把电流调的很低,以至于每次只有一个或者几个电子发出(即图中的大白点),随着时间的积累,最终还是形成了干涉图像!2002 年的时候,这个实验被《物理世界》的读者评为“最美丽的实验”[10][11]

不过上面的实验用到的是棱镜,而不是真的双缝。2012 年,Stefano Frabboni 和合作者最终实现了真正的电子双缝实验[12](Young-Feynman 实验):

同年,另一组美国科学家也做了类似的实验[13],在这篇文章中,出现了大家经常使用的单电子双缝干涉实验的图像:

作者还给出了实验结果的视频[14]

单电子双缝干涉视频 https://www.zhihu.com/video/1404196628920705024

视频中明显可以看到:电子是一个一个出现的,虽然一开始出现的地方随机,但是随着时间的积累,逐渐出现了干涉图像!


我的上一个回答 (*^▽^*) 我的下一个回答

有没有现代汉语常用羡余表?(现代汉语中,词语"忽然"出现的句法位置是)
上一篇
剪开塑料袋,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下一篇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 苹果手机各个功能介绍,iphone必须关闭的十个功能

    1、关闭蓝牙。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用蓝牙传输文件了,而且iPhone与安卓的蓝牙并不兼容,所以,可以在设置中,关闭蓝牙功能。2、关闭通知功能。关于APP推送,无非也就是一些更新提醒,关了也不会有什么影响,还能多省点电。3、关闭自动调节亮度功能。一般来说,可以将屏幕亮度在15%-30%之间,在强光环境中,在进行手动调整就可以了。4、禁止后台刷新。在设置—通用中,关闭后台自动刷新功能,也可以对省电起到一点...

  • 高德打车怎么设置途经地,高德如何添加途经路线

    1、点击高德地图APP界面底部的“导航”按钮,进入导航模式。2、点击右下角的“路线”,进入路线设定页面,根据要求输入起点、终点进行路线规划。3、点击“添加途经点”,弹出添加途经点页面,点击右上角,可以添加或者删除途经点,乘客可以手动输入要添加的途经点。4、当添加完途经点时,点击“确定”按钮,即可添加途经路线。此时地图会显示出这条路线上所有的途经点,以及当前途经点的地点信息。怎么设计高德地图设置要经...

  • 高中必修二物理知识点总结,高一物理必修2重点知识点归纳

    您好,1.运动学-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相关运动的分析方法,如相对运动和抛体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2.力学-力的概念及种类,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牛顿第一、二、三定律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能量、功、动能定理、功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动量、冲量定理及其应用3.热学-温度、热量、热能的概念及计量单位-热传递的方式及其特点,如传导、对流、辐射-热力学第一、二定律及其应用,如热机效率...

  • 四氧化三铁的真正存在形式是什么?(四氧化三铁俗名)

    【2021.7.28 更新】好多人私信我问我有没有关于四氧化三铁晶体结构更新的图,这些图看上去都有些年头了。的确这份文献是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从学校的纸质版期刊中影印下来,然后重新扫描成电子版的。关...

  • 如何理解电容?(如何理解电容的高频和低频特性)

    你先搞明白电容“充放电”的原理,剩下就全都是自然而然的了。理工科知识都这样,基础不牢,后面说什么都是对牛弹琴。电容充放电原理又是什么呢?很简单,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带电了,对吗?为什么玻璃棒会带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