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可以参见清末上海的《点石斋画报》,根据新闻报道画的各种事物。
比如说当时西方许多国家尝试制造飞艇,《点石斋画报》的主编吴友如,这样脑补画的:
吴友如的老师——画师张志瀛,是这样画的:
另一位画师符艮心(符节)是这样画的:
过几年,得到更详细信息的画师金蟾香,是这样画的:
再比如说 1900 年的巴黎世博会上,启用了世界上最早的变速自动人行道。
但是《点石斋画报》这边的画师,只知道巴黎万国博览会上,有个蒸汽驱动的长 4 千米,15 米高的参观台,可容纳 51732 人,且能自动行走,1 小时可走十七八华里。
于是他毅然画成了这个样:
再比如,张志瀛介绍 1894 年建造的、高 106 米、共计 28 层的曼哈顿寿险大楼。
由于没见过电梯,所以张志瀛就画成了人在大楼外,坐着悬空的椅子,被拉到楼上去……
也不知道上楼前,乘坐“张氏电梯”的乘客会不会在楼下先买一份人寿保险……几分钟后,公司就可以通知家人来兑换了……
此外,这摩天大楼还有一个中式屋顶,并且有许多西式阳台,大概是张志瀛根据上海的中西结合的低层建筑画的吧……
现实中的曼哈顿寿险大楼,其实长这个样子:
再比如说动植物类的,没见过的按照信息脑补差的就更多了——
画师田子琳画的《熬煮江豚》,讲的事镇江渔民捕获江豚后,在蒜山脚下掘地为灶,熬煮江豚,提炼油脂的事迹。但是田子琳从来没见过江豚,于是乎,江豚就少了个江字……
吴友如在《海国丛谈百图》系列中,画旧金山郊外大名鼎鼎的“红杉树隧道”——虽然知道红杉树的三围,但还是非常浪漫的画成了一列飞驰的火车穿行在红杉树之中……
其实,原型瓦沃纳树隧道(Wawona Tree tunnel),只是马车穿行(后来则是汽车)而已……
而根据椰子蟹“偷椰子”的传闻,吴友如绘制了《贼蟹说》:
好吧,看到这画风过于上海的椰子蟹和椰树,很难不怀疑吴友如在画这张图的时候,着实想吃大闸蟹和水蜜桃……
也难怪鲁迅先生评价说:
“在这之前,早已出现了一种画报,名目就叫《点石斋画报》,是吴友如主笔的,神仙人物,内外新闻,无所不画,但对于外国事情,他很不明白,例如画战舰罢,是一只商船,而舱面上摆着野战炮;画决斗则两个穿礼服的军人在客厅里拔长刀相击,至于将花瓶也打落跌碎。然而他画“老鸨虐妓”,“流氓拆梢”之类,却实在画得很好的,我想,这是因为他看得太多了的缘故……”
其他想象不出来的没见过的东西:
你见过哪些和原书名截然不同的译名?如何评价滑铲杀虎?史学人找乐子:你遇到过什么好玩的史料或“故事”?